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新历史主义崛起的文化史释析

发布时间:2018-07-07 19:09

  本文选题:新历史主义 + 文化史 ; 参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激进政治的熔炉,批评家意识到批评必须致力于具有政治和历史意识的学术研究,而20世纪60年代末左派在政治上失败后,撤退到学术界,通过颠覆学术的手段继续战斗。同时,学术自身发展对变革的要求,同学者自身性别、阶级、种族等的多元化一起,带来了学界的"重新划界"。而现实世界对历史的遗忘,则促使新历史主义者在研究中对历史进行补偿性的拥抱。
[Abstract]:After the melting pot of radical politics in the 1960s, critics realized that criticism had to be devoted to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left retreated to academia after political failure in the late 1960s. Continue to fight by subversive means of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demands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for change, the diversity of students' own gender, class, race and so on have brought about the "redemarcation" of academic circles. However, the oblivion of history in the real world prompts Neo-historicists to make compensatory embrace of history in their research.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研究》(11YJC752042)
【分类号】:K1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进;“批评工程论”——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当代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2 朱静;;新历史主义之后——近年来莎士比亚和现代早期研究中的新趋势[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9期

3 于淑娟;;历史与国产青春偶像剧[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4 朱安玉;论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潮流[J];当代文坛;1993年02期

5 张清华;论“第三代诗歌”的新历史主义意识[J];诗探索;1998年02期

6 张进;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J];文史哲;2001年05期

7 赵静蓉;颠覆和抑制——论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意义[J];文艺评论;2002年01期

8 曾耀农,童业富;新历史主义在电影中的一次有益探索——评张艺谋影片《英雄》[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胡鹏;;论新历史主义与文化唯物主义之差异[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6期

10 陆天明;我为什么要写《省委书记》——求助于新历史主义的一次阐述[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阿卢黑格;;略论彝族文字与文化史料[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顾婧;;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阴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冯石岗;贾丽娜;;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探索[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万绳楠;;对文化史研究的思考[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任道斌;;间野潜龙《明代文化史研究》简介[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7 周延良;;卷首语[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六卷)[C];2007年

8 马相武;;历史写作中的“新历史”与“后现代”[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9 王国平;;谢本书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10 李炳均;刘敬坤;;关于我国历代建都与文化史发展的关系及建都特点的初步研究(纲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宏伟;南京文化史再添浓墨重彩一笔[N];新华日报;2008年

2 余秋雨;文化大道与人心良知[N];解放日报;2011年

3 温丽丽;湖北文化史的开山之作[N];光明日报;2007年

4 宇轩;一切从咖啡桌开始[N];文汇报;2008年

5 光明日报史学编辑组;老树新花香益浓[N];光明日报;2009年

6 刘阳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编辑;俄罗斯对“文化”、“文明”的传统阐释[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7 赵廷光;《云南瑶族文化史》序[N];云南政协报;2001年

8 ;我省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牛年奉献给社会的一份精神大餐[N];青海日报;2008年

9 孟繁清(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元朝诸帝如何逐渐受汉文化影响?[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0 ;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仰智;应然存在的已然追问[D];河南大学;2004年

2 黄健;穿越传统的历史想象[D];浙江大学;2008年

3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4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7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慧;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大街》[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李庚敏;心灵的布鲁斯[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童业富;历史的另类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艳;个人记忆中的历史[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慧;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曙光;《午夜之子》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康建伟;新历史主义与年鉴学派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张云;戏仿安妮·弗兰克[D];厦门大学;2007年

9 刘庆争;小说化的历史[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覃徐芳;在历史的隧道中倾听与对话[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5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05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