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格兰特的和平政策初探

发布时间:2018-07-09 09:40

  本文选题:格兰特 + 和平政策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和平政策是格兰特总统时期印第安政策的通称,其核心政策倾向为,将印第安人集中在保留地内,通过一系列同化措施来推动印第安人的美国化,最终实现两大种族的和解。这一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与其最初的政策设想产生一些偏差。尽管如此,和平政策的善意倾向,以及它对于改善印白关系所起到的一些积极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 本文主要探讨格兰特和平政策产生的背景、实施的过程、结果及其特征,,进而阐释这一政策在美国印第安政策史上,特别是在美国内战后印第安政策改革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此外还就和平政策的启示意义做了探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追溯了格兰特政府之前美国的印第安政策,将从独立建国至格兰特总统上任前夕的美国印第安政策分为四个时期进行叙述。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格兰特总统上任之前美国印第安政策的一些特点。 第二部分概括了格兰特政府时期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及当时印第安人事务的形势和特点,并指出当时美国印第安政策改革的必要性。前两部分作为格兰特和平政策出台的背景。 第三部分论述了和平政策的缘起及出台的过程。主要分析了美国人对于印第安民族的两种观念父爱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格兰特个人因素对和平政策形成的影响。 第四部分主要概述了和平政策的实施过程。主要探讨了和平政策的四项核心措施,分别是印第安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任命基督教会人士为印第安事务管理官员,条约体制的废除以及同化措施的实施。 第五部分探讨了和平政策的评价及启示。主要分析了和平政策的成果及不足,和平政策的创新之处,及和平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阐明了和平政策给我们的启示。此外该部分还论及格兰特处理印第安事务的和平政策在美国内战后的印第安政策改革中、在美国印第安政策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在19世纪末镀金时代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价值,试图将和平政策放在更宽广的历史视野中予以审视,从“大历史”的角度进行解读。
[Abstract]:The policy of peace is a general term for president Grant's policy in Indian. Its core policy is to concentrate the Indians in the reservation, to promote the Americanization of the Indians through a series of assimilation measures, and finally to achieve the settlement of the two major races. In spite of this, the good intentions of peace policy and some positive effects on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 and white are still positiv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Grant's peace policy,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explains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this policy in the history of India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in the Indian policy reform movement aft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nd also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olicy of peac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traces back to the India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the Grant administration, which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from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o President Grant's presidency on the eve of President Grant. On this basis, a brief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erican Indian policy before President Grant's presidency is briefly analyzed.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the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t administr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and the Indian Affairs at that time,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policy at that time. The first two parts are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roduction of Grant's peace policy.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process of the policy of peace. It mainly analyzes the two idea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of Indian, patriarchism and colonialism,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Grant's personal factors on the formation of peace policy.
The fourth part mainly outlines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ace policy, mainly discussing the four core measures of the peace polic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ian supervisory committee, the appointment of the Christian personages as the officials of Indian affairs, the abolition of the treaty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imilation measures.
The fifth part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peace policy, mainly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eace policy, the innovation of the peace policy,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peace policy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and clarifi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eace policy to us. In addition, this part also discusses the peace policy of Grant dealing with Indian affairs in the American Civil War. In the post Indian policy reform, the status and value of the polic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Indian, especially in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social change of the gilding age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ried to examine the policy of peace in a broader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interpret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history".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71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波利斯·塞德兹;;天才与庸才的区别[J];教育;2010年33期

2 雷鸣;NBA的救世主——格兰特·希尔[J];中国体育科技;1996年05期

3 张人捷;是街不是山——看电影《诺丁山》[J];大众电影;2000年02期

4 莫妮卡·菲特;;收集思想的人[J];文苑;2010年08期

5 胡迎庆;褶裥变幻莫测 神韵尽在不言──小议格兰特的设计思想及设计风格[J];饰;1995年02期

6 刘达永;格兰特故居与美国人的历史意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盛禹九;;宽容化解了战争创伤——格兰特陵园启示录[J];书摘;2006年05期

8 库茨涅佐夫;朵儿;;顿悟生命——格兰特·希尔[J];当代体育;2007年02期

9 田力;;十字架下的骗局[J];时代风采;2002年03期

10 付春;;两个人的墓地[J];思维与智慧;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付成双;;试论毛皮贸易在北美历史上的重要性[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付成双;;美国现代化中的环境与环境问题[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沈承恩;;刍议殖民主义神学[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史玉峤;;美国总统秘书中的失败者[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徐世澄;;玻利维亚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王文仙;;论殖民地时期墨西哥大庄园和印第安村社的不平等依存关系[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文仙;;殖民地时期的拉丁美洲天主教会[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方旭飞;;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拉美社会运动[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乔明顺;;试论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与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区别[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忠东;印第安人的成人仪式[N];中国民族报;2001年

2 陈蓉霞;我读“五月花号”[N];文汇报;2007年

3 ;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借鉴印第安人古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李灿梅 夏传武;加拿大印第安旅游协会特使到大理考察[N];大理日报(汉);2006年

5 子乔;印第安人是殷人后裔吗[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文云;走进印第安人部落[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文云;印第安人狂欢节即景[N];人民日报;2005年

8 宋洁云邋冯俊扬;借谷歌地图,阿“搜出”多处古代印第安人遗迹[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记者 曹丽君;一特殊基因让印第安人驯化了玉米[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马小宁;“历史的瑰宝”摄影展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廷Oz;作为另类叙事的齐佩瓦人故事:厄德里克小无马保留地家世传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叶如兰;冲撞·融合[D];复旦大学;2009年

3 刘克东;趋于融合:谢尔曼·阿莱克西小说主题发展轨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王淑霞;联邦军队与美国南方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海平;美国内战中的军事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高京平;巴西“三农”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其引发的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恕凤;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剂-1α和钙蛋白酶10基因遗传变异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卢敏;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永康;美国宪法军事条款的源流与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政华;格兰特的和平政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宁宇;美国印第安政策与印第安人有限政治权利探讨[D];外交学院;2011年

3 郭琦;论美国内战中的印第安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虹;印第安人的土地情与生存哲理[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喻冰峰;19世纪中叶后美国印第安人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印第安人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6 董洁;《爱药》的后殖民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柯冰;加拿大印第安人历史及其与主流社会的撞击融合[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8 蔡霞;印第安文化的回归与变革[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9 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杨婷婷;印第安人的生态文化观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08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08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