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全球史视野下民族连通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发布时间:2018-07-11 12:25

  本文选题:全球史视野 + 民族连通 ; 参考:《兰州学刊》2017年11期


【摘要】:丝绸之路的连通是欧亚多民族相互交通、共同联系的结果,是东西方民族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远方传奇的奇珍异宝需求促成的。至少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波斯大流士、马其顿亚历山大等为代表的西方民族对东方以战争形式进行的道路探索、驿道修建、邮政初创等,为丝绸之路西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东方中国对昆仑山玉石的向往、利用丝绸交换北方游牧民族的马匹等,促成了从中原向西"玉石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张骞"凿空"西域和李广利征伐大宛,成为连接东西方信息、道路的契机,由此丝绸之路正式进入世界视野,开启了影响后世的贸易、文化、宗教、族群变迁之路。
[Abstract]:The connection of the Silk Road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urasian and Eurasian nationaliti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known world by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s and the demand for the legendary treasures of the distant world. At least from the fifth century BC, the western nations such as Darius and Alexandria of Macedonia and other western nations explored the road in the form of war in the East, built the post route, and established the postal service,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Eastern China's yearning for Kunlun Jade and the exchange of silk for horses of northern nomads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Jade Road" and the "grassland Silk Road"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West. Zhang Qian's "empty" Western region and Li Guangli's collection of the Great Wans became an opportunity to connect the East and the West with information and roads. Thus, the Silk Road formally entered the world's horizons, opening the way of trade, culture, religion, and ethnic group changes that affected later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塔里木地区城址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项目编号:17BZS010)阶段成果
【分类号】:K1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沛;;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2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2期

3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6期

4 徐娜;;一次美妙的自然与人文之旅——《世界,一部历史》评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林敏;;《全球史导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6 葛兆光;;主持人的话[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全球史评论》约稿及体例要求[J];全球史评论;2013年00期

8 刘新成;邹兆辰;;全球史: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的新理念——访刘新成教授[J];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01期

9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夏继果;;理解全球史[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伟伟;;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史上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无中心整体历史心理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张伟伟;;论全球史整体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3 张伟伟;;无中心全球史中的近现代中国与东亚新格局[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4 张伟伟;;无中心论与全球史——纪念弗兰克教授[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5 梁占军;;一个新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志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杂志》:刊发全球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尼;全球史研究不应忽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玖玖;首师大:全球史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魏凤莲;《新全球史》的“新”[N];光明日报;2014年

5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文明;全球史: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N];人民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薛倩;把传染病研究纳入全球史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王晓辉;一幅画作中的全球史[N];光明日报;2013年

8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历史系主任 李来福 毛心怡 译;全球史正向无国家中心的趋势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玉;全球史研究:寻找全球沟通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于沛;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全球史[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冠X;杰里·本特利对全球史探索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15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15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