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江户幕府时期日本对华观的矛盾现象——以日本对清朝的军事情报活动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7-13 14:04
【摘要】:江户幕府时期的日本,其对华观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矛盾现象:一方面贱视清朝,视清朝为"夷狄",坚持拒绝与清朝通交的立场;另一方面,却又特别重视清朝,视清朝为日本主要的威胁。日本江户幕府虽然与清朝没有官方交往,但却利用其周邻外交和唐船贸易的信息渠道,在搜集清朝"三藩之乱"、乾隆帝南巡等政治情报的同时,尤其重视搜集舆地、军政、武备技术等清朝军事方面的情报。贱视清朝,主要是从文化心态层面出发的,江户幕府主政官员深受儒家"华夷观"的影响;重视清朝,则是从现实层面出发的,毕竟当时的日本国力较弱,并不具备与清朝抗衡的军事实力。如此看似矛盾的对华观,也正是江户幕府时期日本涉华行为的特征。
[Abstract]:During the Edo Shogunate period, Japan showed a very obvious contradiction to the concept of Hua: on the one hand, it looked at the Qing Dynasty, regarded the Qing Dynasty as the "Yi Di" and insisted on its position of refus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Qing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it attached special importance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was regarded as a major threat to Japan. Although Japan's Edo shogunate did not have official contacts with the Qing Dynasty, it used its Zhou neighboring diplomacy and the information channels of the Tang boat trade to collect poli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chaos of the three vassal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Emperor Qianlong's southern tour, while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collecting geographical, military and political information. Military intelligence of Q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was mainly viewed from a cultural point of view.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the Edo shogunate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Hua Yi".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from a realistic point of view. After all, Japan's national strength was relatively weak at that time. Does not have the military strength which competes with the Qing Dynasty. This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view of Hua is also the characteristic of Japan's Chinese behavior during the Edo Shogunate perio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IFYT120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359.313;K313.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华立;“唐船风说书”与流传在日本的乾隆南巡史料[J];清史研究;1997年03期

2 王勇;孙文;;《华夷变态》与清代史料[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牛建强;;从风说书看日本德川幕府对清朝情势的关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未醉;吴长庚;;华侨与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范金民;;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3 顾永新;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继华;魏淑丽;;《李大钊全集》注释本第一卷有关日本问题探究[J];北京党史;2011年06期

5 翟付顺;乔永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中国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关怀,张建军,李伟,王景霞;中药饮片切制兴起于明代考证[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3期

7 丁青;;再探日本名僧空海与绍兴的历史渊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8 黄仁生;明刊袁宏道文集二种真伪考——日本访稀见明集札记之一[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黄仁生;论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王明兵;;江户初期禅僧对“朱子学”的皈依与“脱佛入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4 石圆圆;日本梦与中国乡:论周作人对风物的“寄情”书写[D];复旦大学;2011年

5 董灏智;儒学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白欣;西学传入之初的中日测量术[D];西北大学;2006年

8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郭志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冬阳;赖山阳与《日本外史》[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晓;儒学东传及对古代日本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剑明;林罗山的历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希颖;挣脱与被缚[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红吕;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日本观变化[D];辽宁大学;2011年

7 杨柳;“唐船风说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刘盛楠;浮世绘审美特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沈德玮;“国意”与“汉意”[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成玉;赵翼诗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小珊;活跃在中日交通史上的使者——明清时代的唐通事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2 南炳文;“朱成功献日本书”的送达者非桂梧、如昔和尚说[J];史学集刊;2003年02期

3 李华;;从徐扬“盛世滋生图”看清代前期苏州工商业的繁荣[J];文物;1960年01期

4 王勇;“丝绸之路”与“书籍之路”——试论东亚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华;近代棉纺织业投资策略的中日比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晓云;雷阿勇;;一个王国的兴衰覆灭——对十七世纪前后中日关系的反思[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尹哲友;金龙勋;;论20世纪初日本在朝鲜及吉林延边实施的牛瘟防疫[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江永;;清末美国帮日本吞并琉球群岛[J];晚报文萃;2011年19期

5 吴世荣;;日本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与日本的重新崛起[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6 戴文武;;日本侵华,谋划三百多年[J];党政干部文摘;2005年10期

7 戴文武;;日本侵华,谋划三百多年[J];文史天地;2007年07期

8 徐振伟;;日据时期日本在台湾的鸦片政策[J];日本学论坛;2008年04期

9 李晓燕;;日本锁国新论[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1期

10 李正楠;张杨;;战后初期对日解散财阀政策研究——以三井、三菱财阀为例[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皇甫秋实;;《俄事警闻》有关日俄争夺中国东北评述[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2 吴丽华;范晓峰;;论日本近代外扩思潮的形成和发展[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3 张进山;;日本右翼势力及其对日本内外政策的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4 胡澎;;日本侵略战争期间的军国主义妇女团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王广淇;;《从三国志·魏志·倭人》篇来研究邪马台国的社会性质[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6 刘淑梅;何淼;;日俄之战与“大陆政策”——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识[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7 武寅;;日本军国主义与强权政治[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8 蒋立峰;;关于日本军国主义[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9 徐志民;;近代日本政府对中国留日学生政策述评(1896~1931)[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刘锐;;江桥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杰邋冯建辉;日本国号果真是中国唐朝所赐吗[N];北京日报;2007年

2 彭梦瑶;解密资料:日右翼战后曾密谋暗杀首相搞政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波;东北经济几近毁灭[N];长春日报;2005年

4 北剑;日本投降后同盟军对日受降区的划分[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日本化学战罪行研究课题组;违反天理人道的日本化学战[N];人民日报;2005年

6 曹庆伟;岩仓使节团与明治维新[N];学习时报;2008年

7  刘慧敏 程峥;罪恶的日本军国主义[N];北京日报;2005年

8 《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N];中国财经报;2000年

9 日本龙谷大学[新加坡] 卓南生;60年后看日本当局对二战的反思与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本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N];学习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莹波;宋日贸易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金莹;“日台条约”与1950年代初期远东国际关系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景全;20世纪日本对外结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许晓光;明治前期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半田晴久;日本入宋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邢雪艳;日本明治时期民权与国权的冲突及其归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李v,

本文编号:2119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19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