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观”变动与中日早期现代化的分途——田毅鹏教授《知识、思想、权力:中日现代“世界秩序观”形成之比较研究》读后
[Abstract]: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China and Japan successively launched a modernization movement aiming at strengthening the armed forces of a rich country. However, in the similar time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The fate of moderniz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very different. Since the failure of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a deep discussion on the subject from the angles of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Chinese scholars have also studied this subject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D092-5;K31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毅鹏;;16至19世纪中日“统治体制”变革思想之比较研究[J];史学集刊;2010年05期
2 万峰;中日兴办近代工业企业比较研究(19世纪50年代~90年代)[J];日本学刊;1988年03期
3 王翔;;丝绸业盛衰与中日近代化的命运 谈《中日丝绸业近代化比较研究》[J];博览群书;2003年09期
4 马约生,钱澄;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日本[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兰世惠,吴红;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比较[J];前沿;2005年05期
6 张晓刚;;近代横滨与文明开化[J];日本研究;2010年01期
7 韩志斌;;利比亚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J];世界历史;2008年02期
8 李小白;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评李卓著《中日家族制度比较研究》[J];日本研究;2005年02期
9 孙义飞;韩福秋;;第二届世界文明史暨朱寰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J];世界历史;2005年06期
10 李连广;;美国和德国海外扩张比较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永信;;徐霞客与李万敷比较研究(提要)[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于海君;;中日两国近代爱国主义比较分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4 华强;张晓燕;;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东亚和平[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莉华;张晓刚;;从“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分析中日早期现代化之异同[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6 戴东阳;;《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7 刘淑梅;何淼;;日俄之战与“大陆政策”——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识[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8 廖小健;;马印两国民族关系的比较研究[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海:增进了解才能增加共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吕莎;借共同研究推动对历史问题的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何一民;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4 马驰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文明”没有冲突 “文化”应该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黄月平;对于中日两国的历史应有一个全面认识[N];北京日报;2010年
6 李文海 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N];人民日报;2001年
7 徐建新;我国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回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黄洋 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历史系;文明与文明的延续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王成;损失惨重却为何未获赔款?[N];协商新报;2005年
10 刘畅;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第二次会议结束[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姜龙范;近代中朝日三国对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1999年
3 陈景彦;19世纪中日知识分子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林国亮;高丽与宋辽金关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7 韩宾娜;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桂玲;中英初始现代化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兰薇;试从天命观看中日帝制的不同[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政策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刘钧艳;近世中日西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峰;近代中日西学输入问题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金龙;社会结构差异对中日早期现代化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8年
7 吕彩云;晚清中日两国修改不平等条约之比较[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黄秀蓉;16世纪中英海盗群体性格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周金红;1995年以来中美两国对非洲经贸战略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洁;近代中日两国修约之比较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46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4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