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试论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西伯利亚慈善事业

发布时间:2018-08-03 10:51
【摘要】: 本文将以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西伯利亚地区慈善事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慈善事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该地区的慈善协会、阐述该地区慈善活动状况、并给予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论文分前言、正文、结束语,正文分为四章: 前言,通过对慈善事业的涵义、研究慈善事业历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等的阐释,让前言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第一章,从宗教因素及社会经济状况阐明了慈善事业产生的大背景及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西伯利亚慈善事业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 第二章,用了一定的篇幅介绍了西伯利亚地区该时期的慈善协会状况,同时说明了慈善协会在慈善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从自治机关及社会组织所从事的慈善活动、商人及企业家在西伯利亚地区文化教育领域内的慈善活动以及德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慈善活动等多角度全面的阐述了该时期西伯利亚地区的慈善活动。 第四章,是对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西伯利亚慈善事业的评价,文章从正反两方面,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客观公允地进行了评析。 最后在结束语中指出了本论文对当前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几点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charity of Siberia reg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hilanthropy in this region, introduce the charitable association in this area, and expound the state of charity activities in this area. And gave an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foreword, text, conclusion. Through the meaning of charity, the paper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hilanthropy histo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are explained, so that the preface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full text. The first chapt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philanthropy and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iberian charit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us factor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charity associations in Siberia 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haritable associations in charity activities. Chapter III, from the organs of self-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engaged in charitable activities, The philanthropic activities of businessmen and entrepreneurs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Siberia and the philanthropic activities of Germans in Siberia are expounded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evaluation of Siberian philanthrop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Finally, in the concluding remarks, 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enlighten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ilanthropy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爽;西伯利亚移民运动与俄国的资本主义化进程[J];学习与探索;1995年02期

2 何慧;1918年美国出兵西伯利亚原因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吴孟雪;;明清欧人对来华通道的探寻(三)[J];文史知识;1996年04期

4 毛晨岚;维特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中的作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侯育成;克拉舍宁尼科夫及其巨著《堪察加地志》[J];北方文物;1991年03期

6 吴孟雪;;明清欧人对来华通道的探寻(五)[J];文史知识;1996年06期

7 史晓红;威尔逊民族自决与西伯利亚远征[J];历史教学;2004年12期

8 玛·柯诺普尼茨卡 ,易丽君;一八三五年[J];外国文学;1983年11期

9 肖雅;;米哈尔科夫的西伯利亚诗情[J];世界文化;2008年12期

10 张秀兰,赵静;霍尔瓦特与西伯利亚各政府间的摩擦和斗争[J];求是学刊;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国栋;;17—18世纪俄国来华使节与俄国汉学萌芽[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2 柳茗梅;;中俄初识(发言提要)——谈截止至18世纪中国与俄国相互认识[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昱;;18世纪至19世纪初中俄商人在蒙古近境贸易市场的起落变迁[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关捷;穆景元;;日俄战争辽阳会战始末[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5 秦宣仁;;正视“独联体”市场——谈中俄经贸关系前景[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6 李同f;;西伯利亚人地系统的特点及其地域开发的功能和方向[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卢明辉;;恰克图买卖城中俄边境贸易的兴衰变化[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8 马寅卯;;进步的陷阱——俄国思想家对启蒙理念的批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9 王永江;唐韵娣;;论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国际地位的变化[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10 康澄;;两位俄国天才女诗人折射出的“白银时代”诗歌光芒[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洋;将合作提升到新高度[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2 米格;横越西伯利亚的两条铁路_(上)[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3 邢晔;超人“天敌”确有其物?西伯利亚发现氪矿石[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实习记者 黄晓辉 记者 林燕英 通讯员 苏文浩 罗新荣;昔日“西伯利亚” 今天投资宝地[N];中山日报;2006年

5 李海霞;西伯利亚地区加大木材深加工力度[N];远东经贸导报;2007年

6 耿翔;我省灾区90名学生抵达新西伯利亚奥林波斯营地[N];陕西日报;2008年

7 醉爱;狩猎在西伯利亚[N];证券时报;2005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臧文茜;中俄签约开发西伯利亚百万公顷林海[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马克·马格丽斯邋 徐新明 编译;猛犸象重展雄风或许指日可待[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丁国威;白俄罗斯企业开发西伯利亚市场[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靓;俄国“纯艺术”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魏宛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唐艳凤;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经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传勇;1911-1945年俄(苏)与外蒙古的政治、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玮;1860-1917年的俄国金融业与国家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7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8 姜U,

本文编号:2161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61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