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苏俄经济社会政策与列宁的科学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8-08-06 18:05
【摘要】: 本文分三个时期,即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国内战争时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研究和阐述了列宁关于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科学价值观,以及列宁科学价值观的特点。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俄共(布)顺应广大农民的要求,放弃关于土地国有化、建设大规模国有农场的主张,实施了“土地社会化”的措施,即夺取地主的土地、将其平均分配给农民,由农民一家一户耕种。这说明,俄共(布)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土地纲领,实施了小资产阶级政党——社会革命党的土地纲领。对这一事物,列宁的科学价值观是:党和苏维埃政权不能违背大多数农民意志,违背大多数农民的意志就是背叛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执政党可以而且不怕实行小资产阶级土地纲领,因为这样做归根到底有利于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和社会主义的发展。1918年春,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决定转变工作重心,即把工作中心从夺取政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此列宁的科学价值观是:无产阶级必须完成“最重要和最困难”任务,必须以“重炮兵”行动取代“轻骑兵”的行动。这一时期,苏俄实施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列宁就此提出了科学价值观:“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的救星”,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有利于“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而且应该对文明的资本家“实行特殊赎买”。 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就“余粮收集制”和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的政策提出了科学价值观。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围绕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工农关系的改善、党和国家机关的改革、党的团结和统一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科学的价值观。 列宁科学价值观的特点是:以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作为价值评判的出发点,以有利于发展经济作为价值评判的尺度和标准,以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作为价值评判的引导方向。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namely, the early stage of the victo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 period of civil war and the period of new economic policy. It studies and expounds Lenin's scientific values on economic policy and social policy,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nin's scientific valu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victo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 Russian Communist Party (Brazzaville) complied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asants, gave up the idea of nationalizing land and building large scale state-owned farms, and implemented the measures of "socializing the land", that is, seizing the land of the landlords. It was distributed equally among farmers, who farmed their families. This shows that the Russian Communist Party abandoned the socialist land program and implemented the land program of the Peasy-bourgeois Party-Social Revolutionary Party. To this matter, Lenin's scientific values are: the Party and the Soviet regime can not be against the will of the majority of peasants, against the will of the majority of peasants is a betrayal of the revolution; The proletariat and its ruling party can and are not afraid to implement the petty-bourgeois land programme, because it is in the final analysis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socialist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The Russian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oviet regime decided to change the focus of their work, that is, to shift the work center from seizing power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Lenin's scientific values are that the proletariat must accomplish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ask and replace the action of "heavy artillery" with "light cavalry". During this period, Russia implemented the measures of state capitalism. In this regard, Lenin put forward scientific values: "State capitalism is our savior"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te capitalism is conducive to "creating labor productivity higher than capitalist society". Civilized capitalists can and should be given special redemption. During the civil war, Lenin put forward scientific values on the policy of "collecting surplus grain" and making use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old society". In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period, Lenin elaborated the scientific values on the basis of the growth of capitalist factor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ers and peasants, the reform of the Party and state organs, and the unity and unity of the Par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nin's scientific values are: to mee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value evaluation, to b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s the yardstick and standard of value evaluation, to social progress and political progress as the guiding direction of value eval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5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毅;;柯尔施论“列宁意识形态观”述评——兼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5期

2 刘中望;;资源批判与语义转移——瞿秋白的“五四”观[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3 河西;;被尘封的中国托派[J];中外文摘;2011年17期

4 谢娟;;《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动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2 王丽华;;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高放;;纪念十月革命,反思列宁主义[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一平;;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浅显简明特色[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5 李佳静;陈立超;;试论杨善集对列宁主义的认识[A];竹林里风雷——中共琼崖一大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9年

6 张寿春;;瞿秋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点及其重要历史地位[A];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尚文;;列宁、斯大林执政理念评析[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8 马蓥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什么?[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9 李心华;;思想上高度解放,学术上实事求是——高放先生对“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问题的研究述评[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易难;叶栋;;瞿秋白对马列文论的传播、发展及其影响[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放;“马克思列宁主义”提法的由来[N];学习时报;2001年

2 张建华;现代化之选择: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N];学习时报;2004年

3 陈铁健;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下)[N];学习时报;2005年

4 子寒;党员应该如何体现先进性[N];延安日报;2006年

5 刘金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N];发展导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胡键 戎明昌 陈枫 孙晓素;清醒坚定 奋发有为 求实廉洁[N];南方日报;2007年

7 邢广程;专心建设俄罗斯东欧中亚问题思想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马长虹;托洛茨基一生真伪[N];北京日报;2007年

9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学习时报;2008年

10 石仲良;毛泽东思想何时载入宪法?[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运锋;列宁东方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双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冬丽;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任俊伟;党内民主差异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李庚靖;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桂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彭进清;列宁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敏;苏俄经济社会政策与列宁的科学价值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娜仁图雅;《怎么办?》中的“灌输论”思想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钟海;列宁主义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冯岩;20年代克鲁普斯卡娅与斯大林的斗争[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冲;关于“一国胜利”论的几个问题[D];郑州大学;2005年

6 陈众;苏联二十—三十年代的史学期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焦晓丽;斯大林哲学思想论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刘吉余;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蒋依平;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阿莉阿德尼线[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奉仰聪;第一代留俄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68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68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