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从“拿破仑专制”到“波拿巴式民主”——近代法国帝制的政治特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8-08-09 14:34
【摘要】:大革命后,法国先后出现了由同一个波拿巴家族执掌两个帝国政体:拿破仑第一帝国和拿破仑第二帝国。两个波拿巴的帝国事业成绩不俗,于法国历史发展贡献卓著,对法兰西特性的建构也影响深远。就帝国治理方式而言,两个波拿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微妙的差别,走出了一条从"拿破仑专制"到"波拿巴式民主"的奇特之路。第二帝国后期的由专制向自由的转变,主要是包括共和派、有自由倾向的帝国反对派和工人运动三大力量倒逼所致,但与拿破仑三世的明智让步也有很大关系。"波拿巴式民主",或曰自由主义的改革则在客观上成了日后共和民主的前期操练,帝国的自由派,尤其是共和派日后也成长为第三共和国的中流砥柱。不过,帝国制下的"自由民主"并非西方经典意寓下的民主,民众得到的权利充其量只是某些社会权利的延伸,帝国的一些自由的制度安排也只是巩固政权的手段,而非自由目的本身。所以,"波拿巴式民主"可以定性为法国政治发展中专制向民主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时期。在工业化蓬勃发展的民主时代,帝国政体的命运终究是短暂的,第二帝国的很快崩溃就是明证。
[Abstract]:After the Revolution, France was ruled by the same Bonaparte family: Napoleon's first Empire and Napoleon's second Empire. The two imperial undertakings of Bonapart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history 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rench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imperial governance, both Bonaparte and Bonaparte have similarities and subtle differences, and they have taken a strange path from Napoleon's autocracy to Bonaparte's democracy. The transition from despotism to freedom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second Reich was mainly driven by the republicanism, the liberal imperial opposition and the workers' movement, but also by the wise concessions of Napoleon III. " Bonaparte-style democracy, or liberal reform, objectively became the early practice of later Republican democracy, and the liberals of the Empire, especially the Republicans, grew into the mainstay of the third Republic. However, the "liberal democracy" under the imperial system is not the democracy implied by the western classics. The rights obtained by the people are at best an extension of certain social rights, and some of the fre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the empire are only the means to consolidate the regime. Not the end of freedom itself. Therefore, Bonaparte democracy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special period in the process of autocracy to democracy in French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industrialised democracy, the fate of the imperial system was, after all, brief, as evidenced by the rapid collapse of the second Reich.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2012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法国大通史》编纂”(12&ZD187)的前期成果
【分类号】:K5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3 李鹏涛;王泽壮;;革命的“病理学”——布林顿对“革命”的开拓性研究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4 高佳琦;;浅谈新闻学规范的依据和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5 鲍超;刘爱平;;法国大革命与陈独秀早期思想——兼论第三种革命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6 武夷樵;;从中国乌托邦到空想社会主义——西欧现代性成长中的乌托邦转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8 何远琼;;示范合同的制度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凌斌;;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刘志广;;财政制度变革与现代国家的构建——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刘泓;;当代西方民族主义主要理论观点解读[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李绥州;;推进行政改革的技术路径: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平原;;董必武等领导的华北根据地《民法典》起草情况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石成松;论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7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杰;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9 张永亮;复数的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翟正国;转型时期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梅;王开富;;浅析秩序党——读《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之1849年6月13日有感[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2 尚广辉;;波拿巴——一个可靠的叙述者——试析《国家客人》中波拿巴的可靠性(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1期

3 热拉尔·于贝尔 ,杜新玲;普吕东画的谁:约瑟芬,还是她女儿?[J];世界美术;1981年04期

4 崔卫平;米洛斯拉夫·赫鲁伯;;诗二首[J];人民文学;1998年10期

5 赫鲁伯;;拿破仑[J];中文自修;2006年09期

6 赵贤德;让人纳闷的“连篇累牍”[J];咬文嚼字;2000年08期

7 ;名人名言[J];北方人;2007年04期

8 江宗植;;拿破仑第三与第二帝国[J];历史教学;1954年08期

9 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历史渊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10 吴继远;创作《基度山伯爵》的由来[J];译林;198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革平;滑铁卢:仍在纪念败军之将,世界上独此一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本报记者 施贝遐;香格里拉欧洲首家酒店选址巴黎[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秦海波;风起云涌的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王学东;马克思、恩格斯怎样评价拿破仑[N];学习时报;2009年

5 晴川;辛亥革命百周年带火刀剑收藏[N];中国商报;2010年

6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金重远;普京本纪[N];东方早报;2008年

7 穆陵;法国地方政府制度的沿革与改革[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康慨;在萨科齐面前,法国知识分子忽左忽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吴锡平;科学唤醒证据,科学地唤醒证据[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海宏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拿破仑与“三皇之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真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何元元;论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侯珍华;富歇与他的警务事业[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云云;从“均衡”到“失衡”[D];山西大学;2012年

3 余中海;比尔·盖茨“21世纪新资本主义”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王彬;海涅笔下的拿破仑形象[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南秉剑;评述恩格斯与蒲鲁东论战的特点与价值[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4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74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