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犹太族群的文化教育成就
[Abstract]: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Britain in the 19th century were mainly reflected in literary creation, self-run newspapers, academic research and ethnic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se achievements ar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Britain and the state and the mainstream society,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demands and efforts of Jews, but also reflects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Britain.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70016)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SJB770006)
【分类号】:K56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西筠;论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改革[J];世界历史;198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文;威塞克斯——哈代所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杨成虎,钱志富;“隐我”与“显我”——王维与华滋华斯山水诗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唐海燕;;一个纯洁女人的命运悲剧——解读苔丝悲剧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4 姜彤;;简·奥斯丁作品中体现出的独特的女性观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5 李静;;《傲慢与偏见》中的英国民俗[J];长城;2009年02期
6 宋瑞雪;;探究《项狄传》中的现代主义叙事艺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米尔阿地力江·托乎提;李双龙;周雪莲;;英国初等教育世俗化的历程及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8 纪小军;;吉卜林研究在中国[J];大家;2010年18期
9 许梅花;;近三十年来我国对柯勒律治《古舟子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吴文南;;《天路历程》影视赏析[J];电影评介;2006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2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向宇;跨界的艺术[D];上海大学;2012年
6 王峰苓;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弦;和谐与秩序的诗化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茂生;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林;西方宗教文化视角下的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思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发超;论奥斯丁小说中的交往习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劲松;论柯勒律治的有机整体诗学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振飞;《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闫立璋;从“反英雄”到“浪漫英雄”[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婷婷;从“历史编撰元小说”角度探究《项狄传》[D];浙江大学;2011年
7 赵文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生存环境考察[D];辽宁大学;2011年
8 王亚文;伊夫林·沃《一把尘土》的象征解读[D];安徽大学;2011年
9 李健;“希腊形象”在拜伦诗歌中的体现、地位及其意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锦;吉卜林动物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梅;;俄罗斯学者关于哥萨克学研究述评[J];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03期
2 黄秋迪;;中俄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以农民战争为视角[J];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06期
3 夏应元;日本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J];日本学刊;1988年02期
4 冯珠娣何伟亚,冯珠娣,何伟亚;文化与战后美国的中国历史学[J];文史哲;1996年06期
5 王晓岭;;王权专制是大国崛起的原因吗——对系列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的质疑[J];学术界;2007年06期
6 张静;李楠楠;吴琼;;浅析实用主义国民性格对美国中情局内部文化的影响[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7 王军彦;日本文化史的时代划分及各时代的文化特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8 赵海;;从高丽儒学思想史看中韩文化交流[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徐顺凤;王安江;;从菅原道真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日本平安时代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徐立稳;;日本“以教争霸”思想的形成及其危害[J];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勤榕;俄罗斯文化转型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佩成;论中世纪向近代转型时期西欧市民的航海探险旅游[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纯荣;论早期伽色尼王朝[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任谢元;1970年代以来的澳大利亚华人新移民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崔金宁;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刘元;古代贝都因人与古代蒙古族社会生活风尚之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鲁东强;论理查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中的成就及其原因[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学英;德川幕府的历史遗产与日本近代化[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艳平;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华;二十年代的美国广告与经济、文化的互动[D];苏州大学;2001年
10 曹绿;近代日本文化侵略特性的历史渊源及解析[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9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7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