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洋姐”海外输出的原因
[Abstract]:From the 1870s to the 1920s, Japan's Nanyang Sister swarmed overseas, sweeping most of the world's spring markets. " The rise of Nanyang Sister "seems to be an accidental historical event, but in fact it is the world's labor market changes, economic motives,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Nagasaki, and the unique conditions of the far reaches." Japan's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acquiescence and laissez-faire of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other factors are causality, together under the role of strange historical phenomenon. Fundamentally speaking, the overseas export of "Nanyang Sister"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process of colonialism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creasing penetration of commercializa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tide of Japanese capitalism.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C913.68;K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周安平;;解构婚姻的性别基础[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3 李继华;魏淑丽;;《李大钊全集》注释本第一卷有关日本问题探究[J];北京党史;2011年06期
4 吴纯钢;;解构与重置:新闻传播理念转型结构研究——如何摆脱“西强我弱”传媒格局之困境探讨[J];今传媒;2011年10期
5 赵曼婷;;日本锁国时期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舞台——出岛[J];才智;2011年35期
6 刘榕榕;;骑士爱情观的异化[J];沧桑;2010年04期
7 李鹏;性灵派与江户后期汉诗诗坛——以袁枚、赵翼诗歌及诗话在日本的传播为中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2期
8 杜瑞红;;和谐社会构建的个体性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邱普艳;;华商与阮主时期的对外贸易[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4期
10 李婷婷;;罗素儿童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3 徐翠红;;明末清初郑氏三代与日本贸易[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李金明;;明代福建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石圆圆;日本梦与中国乡:论周作人对风物的“寄情”书写[D];复旦大学;2011年
5 曹众;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吴明海;继承与创新[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8 闫彩琴;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越南华商研究(1640-1802)[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文睿;试论中国古代海洋管理[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彭雷霆;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1871-1915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吴美兰;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吴若霁;从骑士精神到现代道德[D];南京大学;2011年
4 叶蕾;谢枋得《文章轨范》综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倩倩;幸福视域内的小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熊文颖;农耕体育文化传承的变迁与当代危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德玮;“国意”与“汉意”[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妍;化学学习中快乐感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艳飞;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对海外消息的搜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白华;中国馆藏和刻中医古籍的考察与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劲松;从《长崎荷兰商馆日记》看江户锁国初期日郑、日荷贸易[J];日本学论坛;1994年01期
2 潘银良;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中的中国受害者[J];历史档案;1995年04期
3 岩松繁俊,黄雪辉;原子弹受害者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反省[J];当代世界;1995年02期
4 冯玮;日本“西学”的初创时代:“南蛮学时代”[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喻冰峰;“兰学”在日本出现的原因探析[J];日本问题研究;2003年03期
6 曾亚英;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城市的娼妓问题[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3期
7 唐力行;关于《日本碎语》的碎语[J];安徽史学;1996年04期
8 俞辛q;日本的进步史学家——井上清教授[J];世界历史;1979年02期
9 宋振乔;日本的都、道、府和几个县的名称来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10 徐光金 ,黄中元;试论“九一八”事件的起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明东;;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历史回顾和反思[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2 黑田明伸;周爱萍;;十六世纪日本的钱币流通[A];中州钱币——《金融理论与实践》钱币专辑(十)[C];2002年
3 胡京春;;关于抗战时期的美国对华外交[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任训平;;略论美国侵朝战争的图谋及其失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5 张应龙;;试论近代日本神户与广东的火柴贸易——兼论海外华商网络在中外关系史中的作用[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海君;;中日两国近代爱国主义比较分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关捷;穆景元;;日俄战争辽阳会战始末[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9 陈甜甜;;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亚的战略格局[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10 佟辉;;《明清时代中国与朝鲜的交流——朝鲜使节与漂着船》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海鹏(发自日本);广岛长崎:和平与遗忘的纪念[N];南方周末;2005年
2 记者 任珊珊;日本长崎有座“广州寺”[N];广州日报;2011年
3 本报驻日本记者 孙东民;日本第六十个“8·15”观察(上)[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木华;史海解秘:看美国人怎样改造战败国日本?[N];中国档案报;2003年
5 曹雨 吉也 本报记者 郑贝妮;历史不仅需要铭记[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张祝基;直面历史与推卸罪责[N];人民日报;2004年
7 冯武勇;日本:第60个战败纪念日扫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俞懿晗;原爆无由,美国60年不评不说[N];东方早报;2005年
9 田野;广岛废墟遗址越来越小,日本人的记忆越来越淡[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李翔;袁伟时:抛弃狭隘[N];经济观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华夷变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王蓉霞;英国和日本在中国(1925—1931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4 赵亚夫;日本的军国民教育(1868—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高原;明治时期德富苏峰的中国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民军;日本战争赔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信哲;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10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日英同盟在日本侵华史上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2 闫侣桦;战后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王广军;近代日本对阜新煤炭资源的掠夺(1908—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营;日本吞并琉球与清代中琉宗藩关系的终结[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尹英杰;略论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投资及影响(1905-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正高;日本现代化初期的内在矛盾[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路伟;日本与近代东北亚国际体系的转型[D];吉林大学;2005年
8 刘芳;日美东亚争夺的十年[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夏友照;冷战后日本右翼思潮与中日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10 宠宝庆;近代日本“金解禁”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98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9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