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戴高乐领导抵抗运动胜利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10-05 16:37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为复兴法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戴高乐领导抵抗运动胜利的原因,不仅有助于了解法国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理解戴高乐主义,而且对理解当前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尤其对研究法国在当今重大国际问题上一向以独立声音讲话的原因也有着现实意义。 戴高乐领导抵抗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部分:投降主义的盛行与戴高乐崛起。法国当局集团的腐朽和投降主义的盛行是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投降后的政府帮助德国镇压爱国志士、共产党人,政治上独裁,经济上给德国“补血”。戴高乐以其过人的胆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性格以及他对事物本质的正确把握,依靠英国的帮助,获得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支持,开始了艰难的海外抗战历程。 第二部分:希特勒的战略失策与自由法国的诞生。1940年5月24日,德国坦克A集团军停止了对盟国的进攻,这使盟国成功地实施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德国对伦敦的轰炸给英国以喘息之机。最终,德国失去了对英作战的制空权。英国保存了下来,为戴高乐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根据地。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加速了纳粹政权的灭亡。戴高乐认识到英法基于共同利益能够结成联盟,于是,极力争取英国的支持,自由法国由此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八七协议”的签订,尤其是经费问题的解决,对自由法国运动早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外交场合上,英国也站在法国一边。 第三部分:在英美支持排挤中求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在达尔郎、吉罗问题上以及法国前途问题上,英国和戴高乐建立的抵抗政权之间曾出现过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也曾因为美国的压力而一度激化,在反法西斯的大背景中,他利用苏联、英国的支持来抗衡美国,取得胜利,并成功地击败了美国在圣皮埃尔-密克隆岛和扶植吉罗、建立“盟国军政府”的干涉行为,赢得了法兰西民族更广泛的支持,从而取得了成功。 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的奋斗代表着法兰西民族解放事业的正义要求,最终取得胜利也是历史的必然。在战后国际舞台上,法国一向以独立的声音讲话,是深受戴高乐精神的影响。
[Abstract]:During World War II, de Gaulle's resistance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revival of France and to the world war against fascism. To study the reasons for de Gaulle's victory in leading the resistance movement will not onl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France and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de Gaullism,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trend of multipolarization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easons why France has always spoken independently on major international issues. De Gaulle's leadership of the resistance was successful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from three aspects. Part one: the prevalence of capitulationism and the rise of de Gaulle. The decay of the French authorities and the prevalence of capitulationism were the root causes of France's defeat. After surrender, the government helped Germany suppress patriots, Communists, political dictatorship, and economic "blood." Charles de Gaulle, with his superior courage, strong perseverance, indomitable character and correct grasp of the essence of things, relied on the help of Britain and won the support of patrio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part: Hitler's strategic misstrategy and the birth of free France. On May 24, 1940, the German Tank A Group Army stopped its attack on the allies, which made the allies successfully carry out the Dunkirk retreat and preserve the living force; The German bombing of London gave Britain breathing space. In the end, Germany lost its air power over Britain. Britain survived, providing a base for de Gaull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Germany was caught in a two-line battle that accelerated the demise of the Nazi regime. De Gaulle realized that Britain and France could form an alliance on the basis of common interests, so he tried to win British support, and free France was born and grew gradually. The signing of the 1987 Agreement, especially the settlement of the issue of funding,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Free France Movement. Britain is also on the French side on many diplomatic occasions. The third part: seeking development in the sup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situation evolves, there have been contradictions between Britain and Charles de Gaulle's resistance regime over Darlang, Giraud and the future of France. These contradictions were once intensified by American pressure. In the context of anti-fascism, he used the support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Britain to counterbalan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won victory, and succeeded in defeating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island of St. Pierre Miquelon and in fostering Girau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llied military junta won the wider support of the French nation and succeeded. The resistance movement led by Charles de Gaulle was able to win because his struggle represented the just demand of the cause of French national liberation and the ultimate victory was a historical necessity. In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arena, France has always spoken with an independent voic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de Gaulle spiri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565.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腾飞;;戴高乐功成不居[J];教师博览;2011年07期

2 孙一萍;;戴高乐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初期的公民投票活动[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4期

3 ;八卦历史[J];今古传奇(故事版上半月版);2011年08期

4 张纪夫;;钱三强与中国氢弹[J];金秋科苑;1995年01期

5 阿兹猫;;机场奇遇记[J];风景名胜;2011年07期

6 尔东平;;美国曾帮助法国发展核武[J];晚报文萃;2011年19期

7 ;[戴高乐] 法兰西象征[J];兵器知识;2005年07期

8 刘姝;;北约危机与美国的应对(1966—1967)[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9 高远;;我在巴黎的音乐路[J];留学生;2010年02期

10 ;强人谢幕[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东;杉原;素子;;应用E-LINK系统通过腕关节抵抗运动对身体运动机能改善效果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罗敏;;中国关于战后越南问题的认知与实践(1942~1946)[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3 子金;;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抵抗运动的纪念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4 ;联邦快递准备明年提速[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5 玛丽·格莱尔白吉尔;王菊;;上海法租界的归还——萨尔礼事件与战后审判(1945—1946)[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6 葛夫平;;抗战期间中法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交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7 李建平;;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的幕僚[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8 金炎;;法国年鉴学派名著《封建社会》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9 廖萍;;法国五月风暴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杨晓敏;;《鼠疫》中的多重叙事聚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 高宣扬;德布雷:从革命走向书斋[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专稿 张锡昌 前驻法国使馆参赞;戴高乐没能实现的一个梦[N];世界报;2009年

3 ;法国正从利附近海域撤回“戴高乐”航母[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李明强;“夏尔·戴高乐”苦难多[N];中国国防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徐瑾;萨科齐:“明星”政治[N];中国经营报;2008年

6 David Gosset 本报编译 于景浩;法国对华关系应回归“戴高乐主义”[N];世界报;2009年

7 钟沛璋;中国与他有不解之缘[N];人民日报;2005年

8 张红;法国为何要重返北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曹松豪;一支敏捷和明快之笔[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徐剑梅;英解密文件:丘吉尔曾想逮捕戴高乐[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仕英;肯尼迪政府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房建国;美国对阿尔及利亚战争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邹耀勇;巴黎城市发展与保护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和春红;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宏臣;戴高乐领导抵抗运动胜利的原因[D];河南大学;2007年

2 于海峰;法国抵抗运动探析:1944—1947[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张光伟;戴高乐执政时期对联邦德国政策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4 毕欣欣;论《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的性质[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邬隽卿;法国反美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许青峰;基于领导科学视角下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陈士;挑战者亦或应战者[D];吉林大学;2006年

8 高娜;论戴高乐的欧洲均势战略[D];吉林大学;2007年

9 蒋一宁;冷战后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调整的原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张文昱;试论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4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54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5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