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1 22:08
【摘要】:新国家主义是战后日本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本文通过对其变动过程的考察,意在发现其政治思想与政治行为互动过程中的变化轨迹。 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的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全文除序章和尾章外,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战后改革使日本战前极端国家主义迅速解体的过程,并对日本战前极端国家主义的形成与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统治者复归战前国家主义政治所遇到的挫折,包括战后初期日本统治阶级对战后改革的抵制,以及他们极力推行的“逆行路线”的终止; 第三章对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新国家主义的蛰伏与潜流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对战后国家主义的急先锋右翼势力在战后的发展进行了考察; 第四章主要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中曾根康弘为代表的新国家主义政治及其思想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与批判,且重点考察了新京都学派与中曾根新国家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对冷战结束后20世纪90年代日本新国家主义的抬头,特别是对以小泽一郎“普通国家论”为中心的新大国主义思潮和以“自由主义史观”为代表的新民族主义思潮分别进行了解析。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以及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力求从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与新国家主义在战后不同时期的起伏这两条交织着的历史脉络,从两者的互动关系角度考察战后新国家主义的演变。本文认为,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并且是不断互动的。一方面,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国家主义的起伏与演变的过程; 另一方面,新国家主义起伏和演变的历程,又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战后政治的内容、形式与方向。两者互动的结果表现为当代日本政治的走向,那就是趋向于为了实现所谓的日本国家利益而不惜牺牲国民的正义道德与和平民主权利的新国家主义政治。
[Abstract]:Neo-nationalism is a special political phenomenon in Japan after the wa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its changing process, this paper intends to find out the changing track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al thought and political behavior.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postwar Japanese New nationalism i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and studied in the order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except the preface and the end.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ocess of the rapid disintegration of the Japanese extreme nationalism before the war,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apanese extreme nationalism before the war.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etbacks encountered by the rulers returning to pre-war nationalism before the 1960s, including the resistance of the Japanese ruling class to the post-war reform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and the termination of the "retrograde line" that they vigorously pursued;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dormant and undercurrent state of the new nationalism in the period of Japan's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1960s and 1970s, and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ant-garde right-wing forces of postwar nationalism.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reviews and criticizes the new nationalism politics and its thought represented by Nakasone Yasuhiro in the 1980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Kyoto school and the ideology of Nakasone's new nationalism is also studied. The fifth chapter is about the rise of Japanese New nationalism in the 1990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n particular, it analyzes the trend of neo-great-power thought centered on Ichiro Ozawa's "ordinary state" and the neo-nationalism thought represented by "liberal view of history".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istory,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al sociology, and tries to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politics after the war with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new nationalism in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the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evolution of postwar new nationalism is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interactive. On the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politics after the war fundamentally determines the ups and downs and evolution of the new nationalism. On the other hand, the ups and downs and evolution of new nationalism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ontent, form and direction of Japanese postwar politics. The result of their interaction is the trend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politics, that is, the new nationalistic politics, which tends to sacrifice the national justice, morality and the right to peace and democrac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o-called Japanese national interests.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3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drew Roth;张do;;日本的警察恐怖[J];世界知识;1946年02期

2 翟新;;战后日本的政经分离对华政策──以岸信介内阁为例[J];史学集刊;2008年02期

3 ;历史上搞笑的十件事[J];金山;2008年09期

4 张旭;;战后日本的女子挺身队[J];当代工人(精品版);2010年03期

5 李鹏军;;客观因素在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家;2011年10期

6 梁纯夫;;“战后日本”及其他[J];读书;1956年07期

7 ;《日本研究》一九八六年总目录索引[J];日本研究;1987年Z1期

8 刘晓莉;朝鲜战争与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王莹;赵金辉;;也谈战后日本的三次“教科书攻击”及其原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孙承;;战后日本四十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J];日本研究;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青木一能;;金融危机给日本带来的影响——对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冲击[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林晓光;;2009年日本众议院选举与日本政治的发展变化[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3 宋刚;;战后日本酱油酿造技术发展[A];北京食品学会1987年年会论文(摘要)[C];1987年

4 王江鹏;;战后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动向分析[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5 徐向东;;战后日本婚姻家庭的变化[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6 直江广治;苏敏;;日本儿童日与中国端午风俗[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7 刘学照;;日本的“脱亚入欧”和中国的“三甲纪念”[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8 姜镇庆;;战后日本对明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9 卢文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思考[A];华北、东北地区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叶芬斌;;技术体系的建构及其产业形成——以战后日本钢铁技术的发展为例[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谷丰;戴秉国会见河野洋平等日本政治家[N];人民日报;2006年

2 金嬴;哭砂日本[N];东方早报;2005年

3 严圣禾;日本防卫省成立一年问题不断[N];光明日报;2008年

4 早稻田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刘迪;都是媒体惹的祸[N];东方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晓毅;“日本从来没有否定那场战争”[N];光明日报;2006年

6 黄晴;且说日本防卫“厅”升“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桑原;从文化角度看“日本的面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景文学;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6年

9 刘迪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日本要迈一个大坎儿[N];东方早报;2007年

10 早报记者 郑洁;日本自主部署导弹防卫大城市[N];东方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政;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2 吴伟兴;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3 杨增国;当代日本选举制度改革与政党体系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郑毅;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林恒青;日本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下的政党政治[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文明;日本“大国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杰;现代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关洪涛;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文明;战后日本政治发展与自民党政治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微;战后日本主流社会思潮的演变及其对日本政治外交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3 钟明;日本政治右倾化及对日本外交政策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冷锦涛;冷战后日本的保守主义政治及对外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李波;冷战后小泽一郎在日本政坛的角色和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程小舟;日本民主党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付少伟;日本民主党的崛起及其外交思想探析[D];青岛大学;2008年

8 匡仁春;从价值到制度:日本政治发展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蒋玲;战后日本政界战争史观的演变及原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巩村磊;战后日本保守政党及其政策的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26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26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