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尊皇爱国”教育对历史认识的影响——以明治时期的修身教育与战后历史教育为例
[Abstrac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70013)
【分类号】:K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景彦;小议日本首相的历史观及其它[J];日本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常梅,林国亮;略论“一边倒”外交政策下的中朝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赵劲松;;初论新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贡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刘传春;;新中国对外合作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4 马廷中;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J];重庆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5 马廷中;略论尼克松政府的对华政策[J];重庆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6 高秀清;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历程中美日等国所实施的阻挠策略浅议[J];东北亚论坛;2002年03期
7 刘军;唐慧云;;试析中国对越南的经济与军事援助(1950~1978年)[J];东南亚纵横;2010年05期
8 赵劲松;;中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问题初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李牡丹;;对毛泽东和平思想的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李艳红;中苏关系与中苏援越格局的演变(1956-1975)[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龙向阳;;1966—1969年中国与非洲关系初探[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4 孙西辉;;新中国60年多边外交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3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吴佩华;中国红十字外交研究(1949-2009)[D];苏州大学;2011年
6 任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斌;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随新民;中印关系的社会认知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君;中美建交后民间外交对两国关系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1年
2 安野;中国在非洲软权力问题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孙艳飞;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英建交问题的历史考察[D];安徽大学;2011年
4 钱健;论建国初毛泽东东南亚外交政策[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潘翔;能源危机冲击下的中国新能源安全战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卫艳伟;冷战与中国对非洲的政策[D];山西大学;2011年
7 姜运仓;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与中美关系(1989—2001)[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王利军;试论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雅贤;论中国不结盟外交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陶常梅;试论中国对朝鲜半岛统一政策演变的过程[D];延边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杭;战争创伤、历史教育与民族复兴——论拉维斯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历史教育[J];浙江学刊;2004年03期
2 郭桂兰;中外历史教育的纵横比较及思考[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徐占春;;关于加强大学历史教育的思考——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J];职教研究;2009年04期
4 江小平;法国召开历史与法国史教育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5 周毅;;从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看历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钟准;;从战后历史教育看中日韩民族历史认识的演变[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10期
7 张聿军 ,蒲强;历史教育:生动史实拒斥僵化说教——再看苏德战争爆发前欧洲的形势[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11期
8 蒙思;;忆苦思甜在美国[J];同舟共进;1995年12期
9 ;面对在二战中的罪行——德国正视历史 日本推卸罪责[J];人民政坛;1995年10期
10 卢晨阳;德日不同战争历史观产生之原因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Luigi Cajani;;欧洲的历史教育与历史意识(15-21世纪)(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卢新宁;让年轻人走近历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张树华;俄罗斯重编教科书 改革历史教育[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吕莎、王建峰、潘启雯;荣维木:建立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张红;不能忘记历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本文编号:2335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3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