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20世纪60年代西德青年文化发展探因

发布时间:2018-11-20 09:36
【摘要】:欧美各国于20世纪60年代接连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这其中以1968年的联邦德国为代表。这次学运源自20世纪50年代整个西德所经历的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高度的物质繁荣致使青年人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文化在这段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它具体表现在青年人的音乐、杂志、嬉皮士运动和公社运动上。致使青年文化迅猛前进的因素包括联邦德国大众教育的扩张、时间的充裕和财力的提升,以及大众传媒的扩展等。于是,在青年人群体中悄然发生着由追求效率到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变迁,但这也使西德社会两代人之间产生一条价值观鸿沟。通过对这一对联邦德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时代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德国的历史文化继承。
[Abstract]:Large student movements broke out in Europe and America in 1960 s, represented by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1968. The movement originated from a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out West Germany in the 1950s, and the high level of material prosperity le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values of young people. Youth culture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is period, as reflected in young people's music, magazines, hippies and commun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youth culture include the expansion of mass education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the increase of time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he expansion of mass media. Therefore, the change of values from the pursuit of efficiency to hedonism occurred quietly in the youth group, but it also caused a gap of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in the West German society.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important historical era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contemporary German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516;D43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西德傅吾康教授来昆进行学术活动[J];东南亚;1985年02期

2 王飞麟;;二战后西方对西德重新武装的观念变迁略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张晓锋;;艾哈德政府的亲美外交及其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4期

4 徐保森;马克和思潮的魔力——综谈东、西德的统一[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3期

5 黄正柏;;五十年代西德的重新武装问题与欧洲国际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6 李志芬;;纳粹屠犹与西德和以色列的特殊关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梅义征;朝鲜战争与联邦德国的崛起[J];德国研究;1998年03期

8 杨军;二战后的西德与犹太人问题浅析[J];德国研究;2000年02期

9 黄正柏;阿登纳的欧洲联合政策及早期实施——兼谈德国对二战的反思[J];世界历史;1997年01期

10 郑春生;革命与批判─—1968年5月法国学生运动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海天;景德祥:德国近现代史中的断裂与延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张建华;涅恰耶夫与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N];学习时报;2007年

3 老书斋主;啤酒史述闻[N];信息时报;2000年

4 王尔德;布尔斯廷:为美国人重新寻找共识[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文玉;自由与民主的限度[D];南开大学;2009年

2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艳艳;美国政府对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的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宁;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青年文化的发展和政治化[D];同济大学;2008年

3 董怡平;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璐;英国与西德的重新武装[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斯佳;20世纪60年代中、法学生运动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冬冬;20世纪60年代美国右翼学生运动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7 邢晓楠;论二战后英国的青年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丁雪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校园反叛运动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9 QIAO Xuemei;挑战权威和传统[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冰;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西欧一体化政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44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44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