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托管时期对冲绳的教育政策及其影响研究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ruled the Okinawa Islands for 27 years and directly and effectively managed Okinawa'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studies the American education policy on Okinawa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trusteeship period, tries to sort ou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whole policy, and probes into the impact of American education policy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Okinawa after the war. During the 27-year period of trusteeship, the United States carried out "reconstruction" and "remodeling" of Okinawa education after the war.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ed a great deal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kinawa education after the war and built schools on a large scale to promote the restoration of Okinawa education after the war. In addi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yukyu University,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aining of Okinawa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education of Okinawa after the wa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United States led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rganized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ensured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reconstruction, the United States also infiltrated the American concept of democracy, freedom and peace, reformed the school system, recompiled textbooks, retrained postwar teachers, and tried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militarism and extreme nationalism.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mericans and Okinawans and promote their recognition of American ideology and culture. In a word, the education in Okinawa after the war, under the trust rule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modern education system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level and quality. Both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kinawa education. Not only that, American education policy on Okinawa also spread American culture and ideology, which had a profound and last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Okinawa society after the war.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71.2;K3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召霞;王华栋;;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综述[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2期
2 ;教育政策[J];中国西部;2013年Z1期
3 劳凯声,刘复兴;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刘复兴;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陈玉纹;;教育政策变迁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6 宫丽艳;;论教育政策程序公正[J];道德与文明;2010年05期
7 ;教育政策[J];中国西部;2013年12期
8 ;教育政策[J];中国西部;2013年15期
9 张乐天;论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政策的创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曹正善;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政策的初步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齐红深;;试析历代教育政策对满族教育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Gerard Postiglione;;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程细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谐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建忠;;赞比亚独立以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及若干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庞学光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科院教育决策与发展研究所;加强教育政策执行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田虎伟;评论教育政策的创新之作[N];新闻出版报;2000年
3 周洪宇;建议成立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以瑾邋张圣华;为了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赵改荣;教育政策惠于民[N];新乡日报;2013年
6 王心禾;那些教育政策不能跳过的程序[N];检察日报;2013年
7 政治及公共管理学者 阮思余;教育政策要接地气[N];东莞日报;2013年
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刘复兴;审视教育政策的一个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张瀛 张天雪;教育政策彰显民生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公众对教育政策关注度较高[N];文汇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园园;复杂理论视阈下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凡;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智超;教育政策执行的滞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毕正宇;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博;多层治理语境中的欧盟教育政策[D];厦门大学;2008年
2 乔卫丽;关于教育政策学科名称歧义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国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白丹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宁夏初等教育政策研究(1929—1949)[D];宁夏大学;2015年
5 郭敬浅;“村小”需求与教育政策回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艳萍;美国奥巴马总统执政时期教育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高虹瑶;欧盟援助非洲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何芳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武梅顺;越南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天露;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政策解读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48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4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