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约翰逊时期美中大使级会谈中的越南问题

发布时间:2018-11-28 14:08
【摘要】: 从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值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激烈对抗和对峙时期。由于美中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差异,加之两国文化乃至语言上的种种障碍,美国对新中国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致使两国间一直处于相互隔绝、极度敌对的状态,没有正常的外交关系,彼此充满了猜疑、不信任和恐惧。 而1963年底约翰逊政府接替肯尼迪上台后,为继续在东南亚遏制中国和共产主义,防止所谓“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继承了前几任政府的对越干涉政策,并加大了干涉的规模和程度。约翰逊政府大幅度强化针对北越的秘密战,对北越实施短暂的报复性轰炸,派地面部队入越作战,将越战由肯尼迪时期开始推行的“特种战争”不断升级为“局部战争”;之后继续大规模向南越增兵,对北越实施大规模的持续性轰炸,直至轰炸河内及中越边境附近的铁路目标,将越战不断升级。而中国此时期则针锋相对,坚决地反对美国约翰逊政府干涉越南内政,警告其不得将越战无限制升级,坚定地援助和支持北越及南越民族解放阵线,并秘密向北越派遣了防空、工程、铁道、后勤等志愿部队。 美中两国由来已久的相互隔绝和敌对,加上在越南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的尖锐矛盾的急剧激化,使得双方关系持续紧张,并极有可能再次面临一场朝鲜战争式的直接军事冲突。 但是通过这一时期的美中大使级会谈这一有效而重要的信息传递平台和沟通交流渠道及桥梁,美中两国就越南问题申明了各自的立场、观点和主张,澄清了意图,解释了提议,并对对方的立场、观点和主张有所了解,试探和大体摸清了对方对越政策上的“底牌”,基本上做到了知己知彼。 美国约翰逊政府通过美中大使级会谈申明了其帮助捍卫南越的独立和自由的重要责任、义务及抵抗北越和共产主义侵略的坚定立场,阐明了其最终目标是使南越能自由地选择其未来的政治、经济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形式。同时它表明了其在越南目标的有限性,即美国仅是为了保卫南越,不会出兵入侵北越、甚至摧毁或颠覆北越政权,更无意将越战扩大到中国,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美国在陷入越战泥潭后,还多次表示愿意就越南问题积极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并对华抛出缓和姿态,希望中国能改变在越南问题上反对和平谈判和政治妥协的强硬态度,给予和平谈判努力以道义上的支持,甚至希望中国能利用其影响把越南问题从战场上移到政治舞台上来。 中国则通过会谈表明了自己和北越是社会主义盟国和邻国,中越两族人民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加之考虑到国家安全利益,因此美国侵略越南就是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不会坐视不管,中国坚定地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如果美国将越战无限制升级,将会面临严重后果。中国还表明了自己对越目标的有限性,即只有当美国直接出兵入侵北越,侵略或颠覆北越政权,甚至将侵越战争扩大、强加给中国时,中国才会出兵越南;中国的目的是防御性的,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但如果美国将侵越战争扩大到中国,中国人民决心抗战到底。中国还申明在越南问题上反对任何政治妥协,反对美国的和谈阴谋和骗局,反复重申解决越南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是贯彻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停止侵略南越并撤出所有美国及其仆从国的军队,中止对北越的轰炸及其他战争行动,让越南人民解决自己的问题等,民解是南越人民的唯一真正代表,必须有决定性的发言权,河内的四点立场和民解的五项主张构成解决越南问题的唯一依据。 这样,美中两国在制订各自的对越战略时都认真考虑对方的可能反应,极力避免误解、误读、误判、误导对方,在实际行动中时刻保持克制和谨慎,竭力限制越战的规模和范围扩大。美国在南越进行武装干涉的同时,对北越的侵略则限制在轰炸范围而没有大规摸出兵,更没有将战火烧向中国,极力避免因挑衅而引起中国公开干涉越战。而中国虽然积极给予北越和民解以道义和物资等方面的援助和支持,但是对越援助和支持主要是限于维护北越和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中国采取的是秘密派出志愿部队的方式支援北越,没有公开对美宣战。最终,美中两国避免了在越战中再次发生朝鲜战争式的直接军事冲突。 而且美中通过大使级会谈就越南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事实,证明即便两个没有正常外交关系的、处于隔绝和敌对状态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严重对立的国家,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理解,减少隔阂,甚至减少或避免因误读与误判对方意图而引起直接军事冲突。这为美中处理两国间的冲突和危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为两国关系最终从战争、对抗走向对话、缓和作了某种铺垫。从此,美中两国间的对话和沟通交流逐渐代替了对抗、隔绝和直接军事冲突。20世纪70年代,美中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最终正式建交。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29;K712.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壁;;大兵跳楼[J];当代工人;2011年13期

2 王石川;;伦敦市长申请伦敦奥运会门票未果[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3 ;短镜头[J];视野;2011年14期

4 和静钧;;市长的野蛮美学[J];世界知识;2011年17期

5 康代;;岂止人类有酒徒[J];食品与健康;2002年05期

6 王石川;;伦敦市长没买到奥运门票不奇怪[J];政府法制;2011年23期

7 徐开屏;;从延期偿付法到约翰逊法案试论美国战争债务政策[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年03期

8 蔡子强;;从政没有假期[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8期

9 李红军;;海上控制战[J];兵器知识;2011年06期

10 邓理莲;;当爱情遭遇金钱[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彩云;;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实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戴可来;;宋代早期的中越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3 江燕茹;;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彦方;;脑部疾病诊断量表及今后制定相关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建议[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周敬华;;论辞书编纂中的描写性倾向和《英汉大词典》中的描写性倾向[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丁日初;;访伊萨卡市与康奈尔大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8 崔云;;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诊治的思路与方法[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9 梁志;;1968年: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美韩信任危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10 徐天民;;性与健康[A];全国性与生殖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英国为何拒绝参加越战[N];世界报;2009年

2 丛玫;落子环保,吁奥巴马维护成果[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周泽雄;《约翰逊传》出版啦[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苏七七;永恒的星光[N];黑龙江日报;2004年

5 王迪;约翰逊的管理理念[N];医药经济报;2008年

6 樊吉社;“错了,错得可怕”[N];人民日报;2009年

7 谭长春;从刘翔胜约翰逊看企业竞争法则[N];中国花卉报;2006年

8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中国是重要的市场”[N];人民日报;2005年

9 王成至;约翰逊时代酝酿对华缓和政策[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文云;外语片如何冲击奥斯卡[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文平;论罗伯特·斯通和梯姆·奥布莱恩有关越南战争的小说[D];厦门大学;2003年

2 岳小颖;从“保障安全”到“提升地位”:对二战后澳大利亚追随美国的政策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3 邵笑;美国—北越巴黎谈判与越南战争的终结(1969-1975)[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嵩;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就业与培训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忻华;羁绊与扶持的困境:论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的美国对台政策(1961-1968)[D];复旦大学;2007年

6 刘迎春;古法英译话互文[D];苏州大学;2008年

7 柳晓;越战创伤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王庆安;林登·约翰逊和“伟大社会”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程皖;美国对约旦外交政策研究(1946-196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约翰逊时期美中大使级会谈中的越南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梁志宇;美国战略目标与战术选择的不对称性[D];云南大学;2010年

3 郑伟;从对抗到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琰;美国如何深陷越南战争泥潭[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国忠;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决策过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美娣;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炎;约翰逊时期美国对老挝政策(1964—1968)[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郑学佳;林登·约翰逊时期美国对联合国“中国席位”问题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丽萍;越南战争对六十年代美国大众文化转变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冠琪;凝视与被凝视[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3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63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