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二战期间苏联的粮食供应及盟国对苏的粮食援助

发布时间:2019-01-18 15:36
【摘要】: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的粮食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粮食产量和供应量锐减,而苏联政府必须确保前线士兵的粮食消费来打赢战争。面对粮食的短缺和时刻到来的饥荒,苏联在城市发放卡片,建立粮食卡片制度,实行定量配给来限制城市居民的消费,同时在其中亚和远东地区开荒种地,扩大耕地面积,鼓励城市居民参加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美国等盟国通过租借援助向苏联提供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大量战略物资,为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了贡献。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oviet-German War, the Soviet Union's grain production was severely damaged, grain production and supplies were drastically reduced, and the Soviet government had to ensure that the front-line soldiers consumed food to win the war. Faced with the shortage of food and the coming famine, the Soviet Union issued cards in cities, established a grain card system, and carried out quantitative rationing to limit th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Soviet Union opened up wasteland and planted land in the region of Asia and the far East to expan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Urban resi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allies contributed to the Soviet Union's victory over German fascism by lending aid to the Soviet Union and providing a large number of strategic goods, including food.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编号为AS11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为11YJCGJW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512.54;K712.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恺;;论列宁人权思想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2 王保士;;苏联电影发展历程回顾[J];电影文学;2010年08期

3 李浩;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经济改革理论比较[J];改革与战略;2001年06期

4 王利;;试析以经济大危机为契机的美苏关系转变[J];黑河学刊;2009年07期

5 李树房,曹胜强;我国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研究(1979—1998)[J];世界历史;2001年01期

6 李浩;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看列宁的与时俱进[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李浩;;斯大林经济模式在苏联确立之必然性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李世安;;十月革命与世界和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9 孟艳;王克宁;;苏联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绪生;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魏宛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刘慧玲;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彭传勇;1911-1945年俄(苏)与外蒙古的政治、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克宁;苏共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沈影;苏联领土扩张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王振海;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宗教政策及其影响(1985-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吕卉;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敬东;列宁代议制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友;押解溥仪——一个苏联将军的回忆[J];人民公安;2001年03期

2 郑又贤;略论社会主义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潘正祥,詹德斌;苏联瓦解的文化因素[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4 李新华,魏建国;美国与北约对苏联的输油钢管禁运[J];世界历史;2002年03期

5 李丹慧;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6 王炳毅;苏联出兵东北前夕苏日外交战揭秘[J];档案时空(史料版);2004年05期

7 曹卫平;;20世纪后半期东盟国家与苏联的关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6期

9 V.O.别恰特诺夫;褚国飞;;挫折中的运用:冷战初期的苏联对外宣传(1945—1947)[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6年02期

10 I.V.盖杜克;姚昱;郭又新;;被困三角关系:苏联与美国对中国的开放[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亓成章;;苏联缘何解体?[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孙永芬;;对苏联解体原因中高度集权政治因素的再认识[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栾景河;;国家利益的抉择——从苏联驻华使馆由南京撤至广州事件看苏联1949年对华政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4 吴嘉蓉;;论苏联在时代问题上的重大失误及其后果[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在虎;房铠;高龙彬;;英美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述评[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6 栾景河;;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若干问题的历史考察与思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7 徐艳玲;;苏东剧变的全球化原因探析[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姚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发展道路的影响[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李玉贞;;国民政府同苏联的最后博弈者——宋子文、王世杰、蒋经国与斯大林的谈判(1945~1946)[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10 黄宗良;;从民主民生问题看苏共政权之得失——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南庄;粮食暗战,苏联巧计收购美国小麦[N];国防时报;2011年

2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报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苏联“火星”战术核导弹研制内幕[N];世界报;2009年

3 徐元宫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从俄罗斯解密档案看朝鲜战争中苏联航空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宋乔文;海底安核弹,苏联想用海啸淹美国[N];国防时报;2010年

5 柳玉鹏;冷战时,英美间谍如何打入苏联?[N];中国国防报;2010年

6 本报专稿 木子;二战期间美英曾计划联合德国对付苏联[N];世界报;2009年

7 杨恕 口述 早报记者 陈良飞 整理;苏联最后三年[N];东方早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教授 梁柱;对苏联解体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N];光明日报;2011年

9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菜篮子”与苏联解体[N];东方早报;2011年

10 南京政治学院 卢继元;民生问题摧垮了苏联[N];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建平;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研究(1941-1956)[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英;1945—1948年苏联在北朝鲜的政策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子晖;冷战时期的美国苏联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晓秋;苏联兴衰的民主视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延龄;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左凤荣;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学礼;在苏战俘问题研究(1941-1956)[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奥蕾;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公擎;苏联与朝鲜战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侯建颖;论苏联联邦制的变形及苏联的解体[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肖洪;试论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政策演变[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肖绚;论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的出动[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6 苏栋;苏联利用西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杨彬;国际角色定位与苏联的兴衰[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张雪;苏联中东政策的调整及实践(1954-195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利花;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研究(1949-195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强;论中印边界博弈中苏联外交的“错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0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10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