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都到江户:论德川时期日本文化中心之转移
[Abstract]:Cultural center is the region that plays the leading role of culture in a certain region, and the geographical transfer will occur with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economic, demographic and other factor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cultural center of the Toshikawa period in Japan was initially occupied by Kyoto by virtue of its "imperial capital", and then gradually turned to Edo, the political center of Toshikawa. This transfer process can be proved by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inkers in each period, and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many cultural factors, such as Kyoto, Edo private schools, art and so on, also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is chang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transfer of cultural center in Dechuan period, among which the cultural encouragement policy of the shogunate, the increase of Edo population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all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s.
【作者单位】: 荷兰莱顿大学东亚系;
【分类号】:K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道衡;;东汉文化中心的东移及东晋南北朝南北学术文艺的差别[J];文学遗产;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继勇;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之管见[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李未醉;吴长庚;;华侨与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3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4 葛继勇;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研究的两点看法[J];八桂侨刊;2001年04期
5 月朗;顾军;;日韩铜铎文化源出中国东南沿海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6 翟付顺;乔永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中国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佳;董涛;;德川时代武士道经济观的构建[J];大家;2010年10期
8 傅朗云;;东北边疆历史分期刍议(续)[J];东北史地;2004年04期
9 韩宾娜;关于平安迁都的宗教原因[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3期
10 韩宾娜;;东京迁都的设计过程与明治天皇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明翰;陈月清;;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璀璨的天平文化[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3 余yN延;;竹内好笔下的鲁迅与中国人——以《藤野先生》的译文为媒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冯昭奎;;日本如何走向战败[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11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毕雪飞;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史[D];山东大学;2011年
4 董灏智;儒学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慧玲;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6 翟意安;论中华文明圈的内发性发展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韩宾娜;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9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姜秀玉;近代东亚中朝日三国的社会变革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晓丹;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的审美意蕴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冬阳;赖山阳与《日本外史》[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海萌;世事浮沉中的惊艳[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方坤;日本镰仓幕府政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儒学东传及对古代日本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剑明;林罗山的历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婷;唐代王权礼仪对日本王权礼仪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丹;岭南画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宾娜;;武家封建制时期日本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南开大学,余干生;藤原京·平城京与京都文化──日本都城史纪略[J];日本学论坛;1995年Z1期
3 张丽霞;;亚历山大里亚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原因[J];沧桑;2009年02期
4 冯亚;苏振兴;;论修道院成为西欧中世纪早期文化中心的原因[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王玉;;川岛织物株式会社的“温故知新”[J];日本研究;1990年02期
6 李晓航;;略论日本德川时期的经济环境与农民生存状况[J];学术交流;2010年12期
7 占心磊;;跨撒哈拉贸易和廷巴克图的兴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8 宋振乔;日本的都、道、府和几个县的名称来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9 董小川;庞秀成;王林;高卫红;牟淑玲;金龙云;岳志强;;论题:西方文化再认识[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2期
10 王宏吉;;略论巴黎城市的中心作用[J];法国研究;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玮;;西学:日本“明治宪法体制”的推进剂[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2 黑田明伸;周爱萍;;十六世纪日本的钱币流通[A];中州钱币——《金融理论与实践》钱币专辑(十)[C];2002年
3 张宏;;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海鹏;战前日本:从这里走向战争(一)[N];南方周末;2005年
2 张松;日本的历史城镇和传统街区保护实践[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颖;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的“对支文化事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波;德川幕藩体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3 王明兵;藤原惺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洪亮;江户商人的时间意识[D];山东大学;2012年
2 李超;从茶色的流行看江户町人文化的特质[D];山东大学;2011年
3 冯亚;论修道院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文化中心地位及期成因[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洋;日本江户时代初期书肆村上平乐寺的汉籍出版活动[D];复旦大学;2010年
5 黄甜;岩濑忠震的外交主张及其实践[D];大连大学;2012年
6 董科;明治初期日本对中国茶业技术吸收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姜瑛;关于二宫尊德及其“推让”精神的考察[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陈晓蓉;伊藤仁斋的“王道”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魏薇;攻防からj)威へ[D];河北大学;2011年
10 赖漂漂;试比较18至19世纪中期中日官方对西方情报的搜集[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9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7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