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劳资关系演进中的里程碑: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的发生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8 12:23
【摘要】:魏玛共和国不仅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政权,也是第一个福利国家。其社会政策改革既包括社会保险立法与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也牵涉到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民主化进程,亦即“企业民主”与“经济民主”。本文关注的正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劳资关系演进。 《企业代表会法》(1920)是魏玛共和国时期劳资关系演进的重要法律文本。它继承了19世纪德国工业化以来的劳资关系演变成果,并在革命创造的时代新精神中确立了“劳动权”思想,首次在德国社会全面推动劳资共决模式的发展。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由此发生变动,工人地位通过企业代表会的活动得到提高。 在德国劳资关系演进中,《企业代表会法》也是一部承上启下的重要法规。虽然囿于诸多原因,在纳粹夺权后不久,企业代表会体制以失败告终,然而魏玛时期的这次尝试却奠定了二战之后德国社会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共决权成为德国劳资关系变革的重要目标。由此形成的经济与政治领域的和谐状态正是联邦德国快速腾飞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追问19世纪以来德国劳资关系演进历史以及1918/19年革命史为何以及如何导致《企业代表会法》的出台,从中衡量《企业代表会法》在德国劳资关系变革历史中的地位,探讨魏玛共和国创建的“经济民主”之于德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与教训。 本文对于1920年德国《企业代表会法》的发生史研究不仅是对于魏玛共和国历史的再认识,也是重新审视德国历史演进的一种尝试。笔者更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对当下中国企业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采用大量档案资料与德文研究著作,运用政治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将劳资关系演进的政治决策进程作为展开论述的基础。 全文共分五章,以历史进程为轴,逐一分析1918年前德国社会对于劳资关系的讨论与实践、1918/19年革命爆发之际劳资利益团体与各政党的劳资关系观、革命中的代表会运动影响下的劳资关系变革、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形成,以及企业代表会实践与劳资关系变革的失败。 第一章是全文的“前奏”,着重讨论1918年前德国社会关于劳资关系变革的争议与立法实践。一方面,从工业化之初发现社会问题开始,社会改良思想一直影响着劳资关系变革进程。用改革的方式,通过劳资共决组织,缓和劳资对立局势,被德国社会视作变革劳资关系的重要途径。1860年代后,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改良思想形成挑战。前者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彻底转变劳资关系。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一部分社会民主主义者已经放弃革命思想,逐渐认同社会改良主义,追求建立企业内部的“劳动共同体”。另一方面,无论是统一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516.4
本文编号:2537499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5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修义;作为经济伦理的爱国主义——试论李斯特的经济伦理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殷叙彝;从“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到民主共和国崇拜——论鲁道夫·希法亭的国家观[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2期
3 严幸智;西方社会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基础初探[J];社会;2001年10期
4 景德祥;在西方道路与东方道路之间——关于“德意志独特道路”的新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5 杨团;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2537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374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