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述论

发布时间:2019-11-19 01:24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同为战争发动国和战败国的日德两国,战后的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反思那场战争的罪责方面,两国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战后以来,德国历届政府毫不讳言自己的战争罪行,并以实际行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多次真诚忏悔;同时从立法等角度对纳粹法西斯及其思潮进行全面整肃;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慎重编写合格的历史教科书,还原历史真相,以警戒后代。而日本却一直遮遮掩掩、图谋翻案,千方百计逃避赔偿责任,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 日德两国对二战态度的不同,有其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总的来看,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实施的不同占领政策及战后处理的不彻底性是其主要根源。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及宗教信仰的差异是其不同史观的思想和精神基础。从地缘政治环境来看,德国地处欧洲中心地带,,周边有许多传统的欧洲强国,它们时刻警惕地注视着德国的一举一动;而日本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岛国,周边国家相对而言都是一些弱国,在某种程度上很难真正遏制住日本。这种不同的地缘政治环境也是影响日德两国不同二战史观的重要因素。 德国在战后至今6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长期的深刻反省,使绝大多数人对战争的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整个民族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和赎罪心理。德国政府对历史问题的立场及所采取的各项反省措施对战后德国的经济体制和国家发展战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使德国逐渐融入了欧洲社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和赞许,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及逃避罪责的不明智举动,导致其国民普遍存有不正常心态,甚至产生可怕的复仇心理。在历史问题上的不智之举,削弱了日本的“软实力”,损害了其国家利益,使日本在亚洲形单影只,颇为孤立,妨碍了同亚洲各国在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也制约着日本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 在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格局中,日本用掩盖战争罪行、推卸战争责任的办法,是绝对无法达到重塑国家形象、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反而会引起世界、特别是亚洲人民的警惕、反感和反对。因此,日本要迈向政治大国,只有放下历史包袱,以史为鉴,效法德国,对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真诚地进行反省,从根本上消除一切不利于亚洲与世界和平的言行,才能真正取信于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邻国人民,确保走和平发展之路,避免悲剧重演。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潇潇;;日本□表□における文化的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2 桥本隆则;;日本人的两面性[J];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13期

3 唐辛子;;日本人的色与戒[J];家庭之友(佳人);2011年08期

4 ;走在钟表上的德国人[J];基础教育;2007年07期

5 孙方杰;;坊茨小镇(外二首)[J];诗刊;2011年16期

6 郝岩;;日本□の表□心理[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谯芷圆;;如丝如水的细致[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4期

8 柏亮;;送花是一种态度[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6期

9 车培晶;;老骡,老骡(中篇小说连载之三)[J];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12期

10 丁果;;德国弃核的世界意义[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湘琴;;浅谈日本人的“鱼”文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欧、美、日、韩谁的“制造”更好?[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3 张文红;;浴火重生:德国左翼党的前世与今生[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生;;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张振濵;;大时代里的一段小历史——日本侵华战争八年间亲身经历忆记[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彭剑青;;略论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第五支部及其作用[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7 秦明;;怀念新四军老战友孙光明同志[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8 荆世杰;周其厚;;近代山东的矿业——外力冲击下的现代化的艰难行进[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华迦;;血泪东北——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江嵩;于洪波;;试论日本前近代的闭关锁国与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德国人开始买房了[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许愿;西曼:“汉化”的德国人[N];机电商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哲;在德国说了算的中国太太们[N];南方周末;2010年

4 戴正宗 编译;日本不改革排名还会跌[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三名日本人被依法释放[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美国《纽约时报》;日本:心甘情愿被超越[N];世界报;2010年

7 记者 明金维;感知德国“平衡”之美[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叶骏;走出“菊与刀”思维,了解更真实日本[N];金华日报;2010年

9 中共二七区区委书记 朱是西;敬畏规则 赋予规则存在的意义[N];郑州日报;2011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朱伟一;该是向德国学习的时候了[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丽;南原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忠文;对针灸调整德国人心身状态的初步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傅羽弘;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秋菊;日本德川时代西方科技传播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中山步;和刻本清人著述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泊功;日本式的东方学话语—近代日本汉学与中国游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蕾;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都市计划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王美玉;关于对人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使用情况的考察[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畅;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德国人形象探微[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杨亿红;青岛意象[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双双;『吷鷷

本文编号:2562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62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