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化时期的工资问题、劳资冲突与工资政策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5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余玮;方苏琴;;格式条款的价值分析及司法规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李玉;洋务民用企业“仿西国公司之例”缘起简论[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8 姜德福;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等级性质[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9 于民;;论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财政体制性质的演变——财政收入构成角度的分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10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师文兵;;汤普森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验范畴分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代净;;解构与重塑: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参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6 黄蓓;蒋丽霞;;浅议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建洲;;工人阶级意识:从马克思到汤普森的理论探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私营企业中的技术工人群体——一种农民工研究视角的转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严霄云;;新产业工人阶层视角下的杭州农民工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肖崇俊;英国海事法院的历史探析(1360-1873)[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曹康明;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及其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爱民;;工业化时期英国资本与土地流转的市场考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郭爱民;;工业化时期英国地产代理制度透视——兼与中世纪庄官组织相比较[J];世界历史;2011年03期
3 董昌鹏;刘金源;;论工业化前夕英国的劳资冲突及国家干预(1700—1760)[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2期
4 陆伟芳,余大庆;在市场与国家之间──近代英、德发展模式比较[J];唯实;2001年05期
5 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J];史学集刊;2002年02期
6 吴机鹏;英国的“光辉孤立”政策[J];史学月刊;1986年02期
7 汪文军;“九·一八”事变期间英国的远东政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年03期
8 王乃耀;英国早期圈地运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王勤榕;英国17世纪革命形式渊源考[J];世界历史;1993年03期
10 程汉大;进步是20世纪英国的第一主题——读《二十世纪英国》[J];世界历史;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全备;;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英国与日美争夺中国斗争[A];中国现代史论丛(下)[C];1983年
2 施荫昌;;英国工联若干问题试析[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3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4 黄启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孟钟捷;;试析德国魏玛时代集体合同制的兴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6 孟庆龙;;炭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及其历史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7 乔明顺;;试论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与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区别[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8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次调整与现代文明的演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9 张旭东;;试论殖民地时期缅甸国内的两次印缅冲突[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秋叶;英国离中国有多远?[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王晋新;英国迈向近代社会的路径及特点[N];吉林日报;2005年
3 资中筠 学者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前所长 前《美国研究》主编;说不尽的大国兴衰[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玛丽·安;英国婚姻的姓氏融合与联合[N];西部时报;2006年
5 陈艳红;1942年中英关于归还香港的谈判[N];中国档案报;2002年
6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与历史会面[N];人民日报;2003年
7 记者 马桂花;英国首都隆重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朱磊;不回避日尔曼血统,,英国女王德国寻根[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万小龙;就是他,把纳粹研制原子弹的情报供给英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袁朗;英间谍密谋“箭杀”纳粹魔头[N];中国国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秀荣;1500—1650年英国商业与商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蓉霞;英国和日本在中国(1925—1931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颖;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英国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建英;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张永攀;英国侵藏的最后十年(1937—1947)[D];西北大学;2003年
6 陈金锋;近代早期英国书报审查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军秀;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明超;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小城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江立华;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石毅;从家长制到自由放任[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秀红;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3年
2 臧宝军;英国商法的现代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桂玲;中英初始现代化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虎;近代早期英国商业精英阶层来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亮;英国都铎王朝宗教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建辉;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基督教及政教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谢敏;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家庭女仆生存状况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姬国伟;英国欧洲政策研究(1948-1954)[D];兰州大学;2006年
9 汪芳;论哈罗德·麦克米伦与苏伊士运河危机[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黄鹂;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私掠船活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3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56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