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拟以唐玄宗时期的入唐新罗僧人法号地藏的金乔觉为研究对象,以中韩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本人所能查阅到的论文与著作等为主要依据,在结合学界前辈们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力争做到全面、系统地对金乔觉入唐求法的相关历史背景进行阐述,梳理金乔觉的入唐求法历程,对金乔觉与地藏菩萨、地藏信仰的形成等相关性进行分析,对金乔觉对九华山道场的形成及在不同方面的中韩佛教交流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进行总结并得出相关结论。本论文共分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本论分为三章,包括第二到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阐述选题的目的、意义,与本论文相关的国内外学界研究动态,本选题的研究内容、范围、研究方法,相关概念解析。第二章主要论述金乔觉入唐求法的背景及在唐求法活动。本章主要由三节构成:第一节主要阐述金乔觉入唐求法的背景,该部分主要论述了金乔觉入唐求法前的罗唐关系和入唐求法期间的罗唐关系。第二节主要主要论述了便利的交通促进罗唐民间交流的增多,这也为新罗僧人东渡入唐求法提供了便利,同时,唐朝佛教的兴盛和向新罗的传播也成为金乔觉入唐求法的主要因素,这也促进了新罗的礼佛重僧倾向与金乔觉等新罗僧侣来华求法第三章主要论述金乔觉在唐求法与九华山佛教道场的形成。本章主要由三节构成。第一节主要论述了金乔觉入唐前的活动,包括对金乔觉的个人生平的辨析,分析金乔觉的入唐前的经历、入唐求法动机的形成等。第二节主要论述金乔觉在唐求法活动,包括金乔觉与化城寺的建立、金乔觉在九华山的佛法实践等。第三节主要阐述了金乔觉与地藏道场的形成,金地藏的特殊法号和地藏菩萨名字的巧合,当地僧俗就把金地藏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加以供奉地藏道场由此形成。金乔觉禅宗思想、佛学实践与佛教地藏信仰、九华山民俗文化的结合逐渐构成民间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九华山佛教圣地的形成与金乔觉对中韩佛教交流的影响。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主要阐述了明清帝王对九华山地藏佛教的扶持和九华山禅僧的宣传和践行与禅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九华山佛教道场的最终发展。第二节阐述了金乔觉对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影响,金乔觉对九华山的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关于九华山的士人作品的涌现也从侧面反映了九华山佛教圣地的巨大影响力。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加深,九华山、金乔觉也成为中韩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积极贡献的历史文化因缘和纽带。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对于第二至四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即金乔觉不仅对中韩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现代中韩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由此可见,佛教交流能超越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隔阂,而金乔觉正是中韩佛教友谊的象征。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49;K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霞;拜根兴;;新罗圣德王实施亲唐政策始末[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03期
2 焦得水;;金地藏认同为地藏菩萨应化的根据、年代及意义[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释仁德;;金乔觉的禅学思想[J];佛教文化;2009年04期
4 王臻;;试论唐朝对新罗佛教及其文化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9年03期
5 李岩;;朝鲜三国时期思想文化与佛教的本土化历程考析[J];当代韩国;2008年03期
6 金锦子;;论七世纪中后期唐朝与新罗关系演变及对东北亚政局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拜根兴;;入唐求法:铸造新罗僧侣佛教人生的辉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德朋;;论韩国僧人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贡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尹文汉;论九华山佛教文化与我国地藏信仰的互动[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何劲松;论韩国僧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韩国;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卢忠帅;明清九华山佛教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佟波;新罗的佛教受容与对外交流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3 朴天伸;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清波;入唐三韩人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美惠;入唐三韩僧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成国;新罗入唐僧侣考略[D];延边大学;2012年
3 徐新啦;金乔觉与中韩佛教文化交流[D];浙江大学;2011年
4 朱坤;地藏信仰对九华山民俗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崔海波;佛教的新罗化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776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77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