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部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20:11
【摘要】:近代以来,伴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朝鲜民族进行了持续而长期的反日(独立)运动。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东北分布着大量的朝鲜人,他们在爱国有识志士的领导下,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各种形式的反日斗争,组建反日部队开展武装斗争即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部队,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政治意义。自1894年开始,朝鲜爱国志士在各地陆续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日义兵斗争,然而,在日本侵略者和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联合军事打击和政治怀柔下,部分义兵为坚持开展反日斗争而陆续转移至中国东北,代表性的有金利彦部队、洪范图部队、柳麟锡部队等,他们以中国东北为基地积极开展反日(独立)运动,这揭开了近代朝鲜人反日部队在中国东北活动的序幕。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后,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人反日武装团体大量建立,代表性的有北路军政署、大韩独立军、西路军政署等,它们积极潜入朝鲜开展武装斗争,由此引发了 1920年6、10月间先后在中国东北的凤梧洞(现属吉林省图们市)、青山里(现属吉林省和龙市)一带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系列战斗,这成为近代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斗争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2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斗争总体上处于“寻求统一、联合”的时期,大韩统义府、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陆军驻满参议府、正义府、新民府即是彼此间对立又联系密切的联合团体。它们的所属武装不仅在中国东北开展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而且还频繁潜入朝鲜袭击日本殖民统治机构等。但是,它们的活动因所属团体内部及之间的指导理念的分歧、中国和日本各种力量的“镇压”,以及共产主义思潮的挤压和打击等因素而大打折扣。1929年、1930年间,此前在中国东北地区活动的各朝鲜人反日武装最终相继统合为朝鲜革命军、韩国独立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朝鲜革命军、韩国独立军积极联合中国东北各地兴起的抗日义勇军,前者还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联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1933年末,韩国独立军的重要领导者转移至中国关内,韩国独立军由此宣告解体;1938年,朝鲜革命军主体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朝鲜革命军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标志着朝鲜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力量在中国东北地区活动的终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东北地区还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朝鲜人反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广义概念,相继经历了反日游击队时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时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时期),在较长一段时期发挥着联结北满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广义概念,前身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南满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广义概念,前身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的桥梁作用。此外,自1936年开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还潜入朝鲜国内特别是北部地区,一方面广泛建立朝鲜民族的反日统一战线组织“在满朝鲜人祖国光复会”,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夜袭普天堡等一系列武装斗争,以实际行动践行其肩负的中国革命和朝鲜革命的使命。综观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人反日部队,可归纳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部队都是非政府组织的自发成立的社会武装,二是武装斗争贯穿于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部队活动的始终,三是联合反日是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部队活动策略的趋势和主流,四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分歧和斗争长时期存在于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部队,五是朝鲜民族的独立解放是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部队追求的共同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312.4;K26
本文编号:2801969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312.4;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春日;;东北战场上朝鲜革命军联中抗日探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境内朝鲜人武装队伍的活动及其归宿[D];北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1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8019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