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0-11-03 01:40
马克思所倡导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脱胎于西方历史哲学传统又超越于这一传统的历史科学。 不同于近代对历史做去魅化解读的历史学或社会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一样,继承了基督教历史神学对历史的总体性解读。这种总体性的解读将历史作为一个统一的,通向未来的总体性过程。 在基督教的历史神学那里,这个过程就是人类从堕落到拯救的弥赛亚主义。而在近代历史过程中,救赎的主题被“革命”以及自由的实现这一主要是政治哲学的主题所代替。基于这种政治哲学的基础,黑格尔才提出了其表现为“自由”之辨证实现的近代历史哲学体系。在此意义上,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就是一种政治哲学,它所能开拓的历史图景就止于政治哲学传统孜孜以求的“以自由立国”的历史目标。这个目标事实上已经在西方现代民主制的实践中基本达成,这就意味着黑格尔历史哲学历史意义的终结。 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了历史哲学的总体性历史解释传统,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展开超越了政治哲学“以自由立国”的目标,而从人的全部生活之异化开始其论述。历史唯物主义论述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一种总体性的历史观,以探究“异化”现象的起源及在实际历史过程中消灭“异化”现象的可能性。因此之故,对“异化”现象产生之必然性的论述与对“异化”现象的超越就成为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展开之前的预定目标。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性结构就在于建立合理地包含这两者的历史解释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解释体系从“生产”的存在论出发。在这里,“生产”的存在论就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存在论的意义上肯定了人的受迫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人的自由生活的辨证统一性,从而消除了传统历史哲学的唯灵论气质。依据这样一个“生产”的存在论作为历史解释体系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以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作为历史解释的基本结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辨证关系,其要点在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是相互阐明的,这两者辨证统一于一个具体历史时期的“生产”状况。也就是说,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而言,一个具体历史时期的“生产”状况,从其满足人的基本“生产”需要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生产力;与此同时,这种生产力一定表现为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交往形式。在此意义上,一个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标准的历史解释,必须通过具体地分辨一个时期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辨证关系加以说明。这样一种具体解释的要求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超越了传统历史哲学的决定论,马克思晚年提出东方社会特殊性问题即是这一思路的进展。东方特殊性的提出依然是为解决“异化”现象问题而来的讨论,在此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仍是总体性的历史解释,与此同时,这种总体性解释被赋予了具体性特征。 这种总体性和具体性的统一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对我们今日的社会仍有历史意义。在当代社会,“异化”现象超出了马克思所处历史时代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异化”,向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扩散。这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必须超越许多渐成教条的传统解释,而以新的具体性研究来阐明当今社会的现实,并说明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除“异化”现象的可能途径。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K0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西方历史思想流变的谱系
1. 从西方古代历史学到古代历史哲学
2. 历史学的近代分途发展:现代历史学与历史哲学
3. 现代历史学与历史哲学的关系剖析
注释
第二章 基督教的总体性历史解释与历史哲学的基本结构
1. 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基督教历史神学的原初结构
3. 从诺斯替教派和奥古斯丁的历史神学看历史哲学的基本结构
注释
第三章 近代历史哲学的政治哲学问题及其终结
1. 托克维尔的“革命逻辑”:法、美革命之对比
2. 阿伦特的“革命逻辑”:革命应止步于自由政治制度的建立
3. 建基于政治哲学传统的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终结
注释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对近代历史哲学的继承与批判
1. 马克思对近代历史哲学中政治哲学传统的继承
2. 马克思对近代历史哲学中政治哲学传统的批判
注释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源发的历史问题
1. 异化逻辑
2. 异化逻辑在马克思早期经济学批判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3. 从阿尔都塞断裂说看异化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4. 断裂说的政治意图及其批判
5. 从异化现象出发解释马克思前后期思想的延续性
注释
第六章 异化现象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构
1. 异化现象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分期的关系
2. 共产主义社会与前共产主义社会分期带来的白山与必然关系新解
3. 马克思以革命实践解决历史唯物主义自由与必然新解的逻辑疑难
注释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基础
1.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的存在论
2. 沃格林历史哲学的存在论
3. 历史唯物主义与沃格林历史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存在的理解
注释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交往形式辨证统一的历史解释体系
1. 与交往形式相联系的生产力概念
2. 在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历史分析中,生产力就是交往形式
注释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对实证历史研究的态度——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为例
1.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
2.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3. 马克思之后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
4. 历史唯物主义对实证历史研究的态度
注释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历史形式的解读
1. 波德里亚的生产终结理论
2. 生产终结理论背后的当代社会新现实
3. 当代社会新现实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革新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7895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K0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西方历史思想流变的谱系
1. 从西方古代历史学到古代历史哲学
2. 历史学的近代分途发展:现代历史学与历史哲学
3. 现代历史学与历史哲学的关系剖析
注释
第二章 基督教的总体性历史解释与历史哲学的基本结构
1. 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基督教历史神学的原初结构
3. 从诺斯替教派和奥古斯丁的历史神学看历史哲学的基本结构
注释
第三章 近代历史哲学的政治哲学问题及其终结
1. 托克维尔的“革命逻辑”:法、美革命之对比
2. 阿伦特的“革命逻辑”:革命应止步于自由政治制度的建立
3. 建基于政治哲学传统的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终结
注释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对近代历史哲学的继承与批判
1. 马克思对近代历史哲学中政治哲学传统的继承
2. 马克思对近代历史哲学中政治哲学传统的批判
注释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源发的历史问题
1. 异化逻辑
2. 异化逻辑在马克思早期经济学批判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3. 从阿尔都塞断裂说看异化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4. 断裂说的政治意图及其批判
5. 从异化现象出发解释马克思前后期思想的延续性
注释
第六章 异化现象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构
1. 异化现象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分期的关系
2. 共产主义社会与前共产主义社会分期带来的白山与必然关系新解
3. 马克思以革命实践解决历史唯物主义自由与必然新解的逻辑疑难
注释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基础
1.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的存在论
2. 沃格林历史哲学的存在论
3. 历史唯物主义与沃格林历史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存在的理解
注释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交往形式辨证统一的历史解释体系
1. 与交往形式相联系的生产力概念
2. 在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历史分析中,生产力就是交往形式
注释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对实证历史研究的态度——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为例
1.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
2.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3. 马克思之后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
4. 历史唯物主义对实证历史研究的态度
注释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历史形式的解读
1. 波德里亚的生产终结理论
2. 生产终结理论背后的当代社会新现实
3. 当代社会新现实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革新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国雄;历史哲学和马克思的历史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林剑;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3 庄国雄;历史分期法:历史哲学与马克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张云飞;;历史哲学的可能性及其理论建构——基于哲学与历史学学科属性的对比[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潘娜娜;历史解释的性质——思辨历史哲学和分析历史哲学不同的历史解释[J];晋阳学刊;2005年02期
6 何建南;评黑格尔的“历史理性”和历史哲学[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韩震;关于三大历史概念的哲学思考[J];求是学刊;2001年01期
8 刘曙光;;超越思辨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历史哲学的新形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张文喜;;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具体化路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安希孟;历史和历史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867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8678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