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文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0-11-19 16:1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勃发的高潮期。公元911年,德意志历史正式拉开序幕。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缘由,德意志的传统文化出现了严重的认同缺失。复杂的种族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德意志民族难逃分裂的厄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大潮流,唤醒沉睡的民族自我意识和建构民族的共同体成为了德意志民族最迫切的历史使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社会环境渲染了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底色,英法民族国家的兴起与三十年战争为碎裂、动乱的民族敲响了警钟。于是,知识分子与学者开始了唤醒民族意识的伟大事业。启蒙的号角,鼓舞了知识分子对人性、理性与人类关系的理解与研究,力求通过抽象的、哲学式的思考和来自历史与社会的经验材料阐明人类事物的模式转化与演进,开启德意志民族的理性航向;出于对法国文化侵入的批判与抵抗,“狂飙突进”运动以最有力的方式呈现了具有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文化启蒙思考:多样性才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本质,这种多样性不仅基于人类本身,而且是社会与民族基于生存所创造的成果;文化运动一路凯歌,最终在德意志民族的土地上,盛开了浪漫主义之花。浪漫主义运动是一个属于欧洲的文化运动,但在德意志却塑造了不一样的特点: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共生性,简化成了一个本质原则——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与内核。从早期耶拿浪漫派到柏林浪漫派、海德堡浪漫派,浪漫派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有对文学理论的创新和对民族传统历史的挖掘,更有对“德意志性”隐含真理和民族出路的深入求索。德意志民族的自我意识在“文化民族”向“民族文化”的转向中达到高潮,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德意志文化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格局。德意志民族历史见证了民族文化在唤醒民族意识觉醒中的力量,更见证了文化对“民族”、“国家”“民族精神”与“艺术”的德意志性的诠释与演绎。换言之,“文化”与“民族认同”、“身份认同”的融合是德意志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书写了德意志民族解放运动的自我形象;在不断高涨的民族自我意识潮流推动下,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型。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51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几个重要概念
        (一)德意志民族
        (二)“德意志民族文化”
        (三)“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
第1章 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必然性与迫切性
    1.1、德意志民族特殊的地理因素
    1.2、德意志民族复杂的种族历史
    1.3、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迫切性
第2章 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文化运动
    2.1“文化民族”培育阶段(2)的前奏—— 德意志启蒙运动
        2.1.1 德意志启蒙运动的概况
        2.1.2 门德尔松与康德对启蒙运动的回答
        2.1.3 文学启蒙的旗手——莱辛
    2.2 “文化民族”的开启——“狂飙突进”的民族呐喊
        2.2.1 “狂飙突进”运动的基本含义
        2.2.2 “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赫尔德
        2.2.3 “狂飙突进”运动的两面旗手——歌德与席勒
    2.3 “文化民族”的绽放——浪漫主义运动
        2.3.1 德意志浪漫主义文化圈的形成
        2.3.2 德意志浪漫派的实践活动
第3章 近代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生性
    3.1 “文化民族”到“民族文化”
    3.2 “多样化的文化布局”
    3.3 “文化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共生性
第4章 对近代德意志“文化”-“民族”-“国家”的反思
    4.1 德意志“文化”与其“民族”的认同逻辑
    4.2 德意志“民族”对其“国家”的诠释
    4.3 “民族文化”对精神与艺术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辉;;德意志民族“统一”观的形成与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02期

2 袁兰;;德意志民族精神[J];长江丛刊;2016年35期

3 ;德国儿童要打“阅读疫苗”[J];农民文摘;2016年12期

4 吕倩;;浅析民族主义对德意志历史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1期

5 王梦;;德意志民族因素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J];求是学刊;2009年04期

6 林燕;德意志民族的理性精神与经济奇迹的创造[J];生产力研究;2003年03期

7 刘蓓;德意志民族文化的语言渊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8 李梅焕;从德国历史的发展看德意志民族的特征[J];河南电大;2000年01期

9 吴秀方;;培养德意志民族为之骄傲的人——西德工匠的成长[J];世界知识;1988年17期

10 郑群;;德意志民族精神认知和传承的几点启示[J];东岳论丛;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钥;《尼伯龙根之歌》与德意志民族心理之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张沛;凤凰涅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燕;德国种族反犹主义根源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李娟;普鲁士学派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化敏;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文化路径[D];湘潭大学;2019年

2 唐婷婷;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政治体制初探[D];云南大学;2017年

3 马建玮;德意志民族因素对德国统一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周红;德意志民族的启示录[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苏尧;费希特民族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建锋;《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与德意志民族历史性此在的奠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从花;试论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芳;民族精神与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复兴及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奇东;法律与民族国家的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钥;《尼伯龙根之歌》中的不安全心理[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0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890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