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异同,存异莫忘“同”——心理性别相似说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性别异同,存异莫忘“同”——心理性别相似说的研究进展
【摘要】:心理变量上的性别差异性研究是多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与以往人们对此的刻板印象不同,近年来多方面的实证研究呈现出心理变量上的性别相似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性策略理论(Sexual Strategies Theory)、生物社会理论(Biosocial Theory)、性别相似性假说(Gender Similarities Hypothesis)三种,这些理论假说各具特色并且互为补充。性别相似性实证研究主要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测量方法的改进、背景因素的控制以及交叉法的运用、研究目的的偏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性别相似 元分析 效果量 性别
【基金】: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基金项目(XXJYB132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8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进入21世纪后,我国日常生活中对“女汉子”、“伪娘”等词语的运用已屡见不鲜,引申到心理学层面则是女性的男子气(masculinity)过强和男性女子气(femininity)过盛。然而,这种现象并非只见于中国。PetersenHyde等人的研究表明,两性所拥有的气质不再是刻板性的,并通过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子菁;石伟;;多元整合元分析法评介[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2 刘蕴坤;陶沙;;数学成就的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3 陈武英;卢家楣;刘连启;林文毅;;共情的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必基;叶一舵;;元分析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宋胜超;谢本亮;陈阳;;基于性别差异的高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窦东徽;石敏;赵然;刘肖岑;;社会生态心理学:探究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新取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陈琳;;语言学习中的性别差异:表现、原因与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黄滢;;英语学习者语用移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化及相关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6 黄秀英;何志芳;;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讨论与建议[J];神州;2013年08期
7 吴静;雷雳;;网络社会行为的进化心理学解析[J];情感读本;2014年14期
8 钟君;;天津学生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来自PISA的结果[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年04期
9 范会勇;;因子分析的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10 陈宛玉;戴海琦;周姗姗;;国内心理学研究中元分析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勇;超越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小群;初中生欺负行为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年
3 刘柏涛;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静;角色压力与情绪劳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河南大学;2009年
2 叶子菁;国内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元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玉媛;外部表征形式与视觉空间能力对空间记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兰结;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对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影响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5 霍晓敏;场景知觉中视觉搜索过程的性别差异[D];宁夏大学;2014年
6 朱彬彬;初中生科学成就与学生背景的关系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姜慧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表征能力的测评[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沈丹;八年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卫敏;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晓晖,庞丽娟;国外父母数学教育观念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杨菊华;;时间、空间、情境:中国性别平等问题的三维性[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6期
3 闫晓莉;青春期发育的内分泌变化[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年Z1期
4 余宏波;刘桂珍;;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5 李丹,李燕,宗爱东,丁月增;2岁幼儿移情反应的特点:与自发帮助、气质、亲子互动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6 王振宏;田博;石长地;崔雪融;;3~6岁幼儿面部表情识别与标签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7 宋广文;陈霞;;工作记忆、试题难度对中学生几何应用题解决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8 张文新,林崇德;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9年04期
9 张华,庞丽娟,陶沙,陈瑶,董奇;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结构及其特点[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10 盖笑松;兰公瑞;刘希平;;国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J];心理学报;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刍议性别与语言礼貌的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8期
2 盛英;性别研究和性别教育的参照[J];文学自由谈;1995年03期
3 寇征;性别研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反思[J];哲学动态;2002年11期
4 王丽莉;;性别研究在音乐学中的现状及研究方法[J];艺术教育;2007年02期
5 张荣建;;二语习得中语言与性别研究理论转向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6 赵蓉晖;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1999年03期
7 瞿莉莉;;语言与性别研究的理论发展及其问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11期
8 章梅芳;;中国性别考古学的开篇之作——评《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年01期
9 满珂;;社会性别研究中的“父权制”概念探讨[J];民俗研究;2013年02期
10 李响;;浅析语言与性别研究的现实意义[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玉娥;;论我国妇女/女性·性别研究学科资料建设[A];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社科信息资料建设——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小江;;探索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大连(大学)个案:“科/教、师/生、校/社”合作互动[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方刚;;关于“中性化”[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4 孙立梅;;经济压力先后出生“房奴”“婚奴”——姐相的是亲,拜的是金?[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5 朱雪琴;;扩展你的性别触角[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6 曹贤文;;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新进展:从性别本质主义理论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一、“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介绍[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8 李祥林;;对中国文化雌柔气质的发生学考察[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杲文川;深入开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妇女与性别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禹燕;积极探索推进妇女/性别研究的有效路径[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高峰;黄筱娜:以性别研究助力壮乡妇女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4年
4 上海大学 邓伟志;引人入胜的性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记者 王红梅;中国社会性别研究和倡导基金第二批授资机构倡导能力建设研讨班在我市开班[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6 王亚芸;自治区社科规划扶持妇女性别研究[N];新疆日报(汉);2007年
7 雷光美;海峡两岸性别研究与教学合作中心揭牌[N];福建日报;2008年
8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 谭琳;应以促进性别平等的方式追求性别平衡[N];中国妇女报;2012年
9 任正英;韩国的性别研究[N];中国妇女报;2003年
10 明江;人类将走向无性别时代[N];中国商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思儒;交谈中的语言与性别—差异,,权势及和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海红;教育中的性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季江平;性别与高中生的语篇[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姝芳;社会性别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内地华语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旭阳;汉语广告语言中的性别身份建构[D];湘潭大学;2007年
6 陈维娟;从性别角度对中英语言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詹浩;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安徽省性别收入差距及其成因[D];安徽大学;2014年
8 钟启华;对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双洁;性别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波;美国青春期少年的语言与性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3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3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