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企业激励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9 17:28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企业激励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年

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企业激励方法研究

王英慧  

【摘要】: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挖掘人力资源潜力的有效手段。激励方法是决定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不同激励方法的反应是不同的,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的行为心理特征。虽然每个人对激励方法的反应不同,但是受同一文化熏陶的人在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上都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点。而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有着与其他民族明显不同的行为心理特征,所以,对中国人所使用的激励方法也不能完全照搬在西方文化下建立起来的激励方法。 许多文献已经对适合中国人的激励方法进行了研究,但是都没有系统地、分门别类地对其进行细致研究,更没有对如何配合使用这些激励方法进行探究。本论文总结了中国人特有的10个取向28个具体的行为心理特征,并基于这些行为心理特征相对应地总结、提出了10个层面28种激励方法。通过验证28种激励方法的有效性,来说明行为心理特征(文化)与激励方法的密切关系,这样的划分可以明确地知道有哪些激励方法对中国人有更好的激励效果。本论文结合中国人的行为心理习惯建立模型和操作流程,这样就既可以知道哪些激励方法对中国人的激励效果更好,而且也能知道该怎样配合去使用它们,该优先考虑使用哪些激励方法。为了说明28种“中国式”激励方法的有效性,笔者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部分中国人进行了调查,得到了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说明激励方法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将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划分为具有代表性的10个取向;二是基于上述的行为心理特征总结、提出相应的“中国式”激励方法,并设计出激励方法模型;三是探讨激励方法之间的配合使用关系,达到“1+12”的激励效果;四是设计出激励方法操作流程,解析激励中国人的过程;五是用案例直观地分析、说明这10个取向的激励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的使用情况。 笔者只是列举了中国人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为心理特征,所以相应提出的激励方法也是不全面的,还需进一步完善。再者,在分析激励方法配合使用的过程中,也只是初步探讨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配合使用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加以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2.9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动机9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9
  • 1.4 研究创新点9-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22
  • 2.1 文化对此研究的影响12-14
  • 2.2 国内外关于激励理论及方法的研究现状14-22
  • 2.2.1 激励概述14-15
  • 2.2.2 激励理论概述15-17
  • 2.2.3 激励方法概述17-19
  • 2.2.4 目前激励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9-20
  • 2.2.5 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对激励方法研究的必要性20-22
  • 第3章 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探究22-28
  • 第4章 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激励方法28-85
  • 4.1 传统激励方法28-29
  • 4.2 结合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特色激励方法”29-64
  • 4.2.1 面子取向激励31-38
  • 4.2.2 等级取向激励38-40
  • 4.2.3 关系取向激励40-46
  • 4.2.4 道德取向激励46-51
  • 4.2.5 权威取向激励51-54
  • 4.2.6 他人取向激励54-56
  • 4.2.7 家族取向激励56-60
  • 4.2.8 自我保护取向激励60-61
  • 4.2.9 短期利益取向激励61-62
  • 4.2.10 经验主义取向激励62-64
  • 4.3 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企业激励方法模型及操作流程64-85
  • 4.3.1 问卷调查64-69
  • 4.3.2 模型建立69-76
  • 4.3.3 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激励方法操作流程76-79
  • 4.3.4 案例分析79-85
  • 第5章 本研究的结论、不足及展望85-89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85-86
  • 5.2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86-87
  • 5.3 后续研究的展望87-89
  • 参考文献89-92
  • 附录:调查问卷92-9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保华;基于成本控制的员工激励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晓波;;差异化激励理论与差异化激励机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曹元坤,占小军;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J];当代财经;2003年12期

    3 任峻山,王正元,高在朗,李炜路;我国激励因素调查及对双因素理论的修正[J];管理世界;1987年04期

    4 钱颖一;激励理论的新发展与中国的金融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6期

    5 汪凤炎;尚“和”: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贺;人为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4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5 杨岑;彭盈;陈玉水;;招投标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6 项勇;任宏;;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寻租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7 项勇;陶学明;王永强;;不对称信息下建设项目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理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8 杨太华;郑庆华;;建设工程中质检站、监理机构和承包商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9 阳霞;周文峰;;代建项目双层委托代理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五四;;不同信息环境下价格功能的历史考察——兼论营销·博弈价格功能下的经济政策效应[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姜延春;;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翁禾倩;黄源泉;李宇星;林心颖;;“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赵礼强;郭亚军;;制造商分销渠道战略选择的博弈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赵礼强;;多渠道冲突下制造商价格协调策略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9 王焱;;浅析公开招投标中不完全信息博弈[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10 吴晶;;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博弈论分析[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马晓丽;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敏;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温新刚;基于双边道德风险规避的企业高管契约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齐;量能课税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贾学兰;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保险契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晓庆;Fudenbery-Maskin无名氏定理与可行集的维数限制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霞,叶世荣;成本企划的控制与管理[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蔡晓蓉;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3 焦跃华;我国成本与费用概念研究[J];财会月刊;2001年18期

    4 喻建红;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丹,皋蕲;对制造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方法及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1期

    6 梅海涛;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09期

    7 杨雪梅 ,梁权;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4期

    8 赵小宇;论作业成本管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师;2003年05期

    9 张庆玲;关于质量成本的控制[J];经济师;2003年08期

    10 丁岚;浅谈我国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3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明丰;中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研究与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刘俊锋;基于全面质量成本的供应商绩效评估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吴颖伟;民营企业核心员工长期激励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李伟波;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农民工激励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陶冶;CMF公司激励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长斌;丹东联通公司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贺;证券投资中的心理行为障碍探析[J];当代财经;2003年03期

    2 齐红倩;基于选择性理性的激励模型及应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3 翟林瑜;从代理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J];经济研究;1995年02期

    4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5 张国有;化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J];IT经理世界;2002年18期

    6 曹元坤;影响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八大关系[J];求实;2001年10期

    7 杨旭华;知识型员工激励要素的调查[J];人力资源;2005年02期

    8 曹元坤;开放态约束与跨文化管理方式的变革[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浅谈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手段[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陈洪文;;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学理论;2009年12期

    3 翟劼;任诚;;关于激励的思考[J];大众商务;2010年06期

    4 孙娇赛;;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方法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5 王怀津;;浅析新生代员工激励思路的新变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06期

    6 房广成;;运用激励方法调动职工积极性[J];饲料工业;1989年Z1期

    7 丁志刚;激励员工的艺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2期

    8 夏华;;高校人力资源倾向性激励[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6期

    9 李小川;叶大军;;浅议企业人力资源中的激励机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9期

    10 陈兵;;对企业激励方法选择的思考[J];经济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茵;祝玲;杨爱仙;;浅谈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林昌秀;;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翟珊珊;李亚倩;;护理专业面临的问题与激励方法[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玲花;;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张福毅;;国有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方法探析[A];河南省冶金行业低碳冶金与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银荣;;激励方法在临床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冉景洪;季辰;刘子强;赵玲;;机翼风洞颤振试验模型的地面振动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付慧萍;;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护理管理人员品格塑造与管理技能培训班暨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6年

    9 陈妙玲;;医院激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司振祥;;班级管理要善于激励[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华;[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刘彬 薛桂宁;[N];中国人事报;2005年

    3 王中华;[N];发展导报;2003年

    4 云南省陇川糖厂 叶强;[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5 ;[N];现代物流报;2007年

    6 王麟;[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7 刘少云;[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朱凌志;[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刘英团;[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杨子祥 王文娟;[N];廊坊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国金;中小跨径梁式桥动力检测技术及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培国;超宽带信号辐射与散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3 佘东生;高、低温环境下典型微结构动态特性及测试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杜新宇;中国IT企业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激励理论与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罗燕;基于RS-ANN模型的酒店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估及激励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王哲;高校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联可;不同人格对按需要层次划分的激励方法偏好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李伟昌;企业激励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蒋美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邹苏;高校大学生激励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郑佳俊;基于web2.0的企业知识问答激励方法和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冒小新;安全行为正向激励方法研究与方案设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7 王英慧;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企业激励方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唐雪松;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楚天枢;企业高层管理者薪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恒;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国人行为心理特征的企业激励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8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8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