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子女在长期的交往中,父母的养育观念和一系列养育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达方式下的综合体。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一定时间段来说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它反映了父母与子女间交往的本质特点。父母教养方式由父母的教养态度决定,并受父亲和母亲的性格、教养观点和一系列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其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的综合体。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与子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它表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状态。流动儿童是指15周岁以下,随进城务工父母居至城市上学的儿童,其居住地与其户籍地不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此种环境下导致流动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儿童因为离开户籍所在地,以及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品质的形成,所以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成为当下热点。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亲子关系对二者的中介作用,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通过对74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了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分析,验证了本文假设,得出了如下结论。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亲子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对心理健康状况起作用,也可以通过亲子关系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即亲子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有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三者之间存在相关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心理健康状况 流动儿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1;G7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2
- 1.1 问题提出10
- 1.1.1 现状要求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2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10-11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2
- 2.1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12-15
- 2.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12
- 2.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构12-13
- 2.1.3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13-14
- 2.1.4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14-15
- 2.2 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15-17
- 2.2.1 亲子关系的概念15
- 2.2.2 亲子关系的主要观点15-16
- 2.2.3 亲子关系的测量16
- 2.2.4 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16-17
- 2.3 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17-22
- 2.3.1 心理健康的界定17
- 2.3.2 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17-18
- 2.3.3 心理健康的测量18-19
- 2.3.4 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19-22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2-26
- 3.1 被试的选取22-23
- 3.2 研究工具23
- 3.2.1 父母教养方式( EMBU)问卷23
- 3.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23
- 3.2.3 亲子关系问卷23
- 3.3 研究的目的23-24
- 3.4 研究的假设24
- 3.5 统计分析方法24-26
- 第四章 结果分析26-36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26-30
- 4.1.1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状况26-27
- 4.1.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及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分析27-30
- 4.2 相关与回归分析30-33
- 4.2.1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30-31
- 4.2.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分析31-33
- 4.3 中介作用分析33-36
- 第五章 讨论36-40
- 5.1 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36-37
- 5.1.1 不同性别的特点36
- 5.1.2 年级差异的特点36
- 5.1.3 不同父母文化水平的特点36-37
- 5.2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37
- 5.3 亲子关系的影响机制37-40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40-42
- 6.1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40
- 6.2 对教育方面的启示40
- 6.3 研究的不足40-41
- 6.4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6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6-48
- 附录B 问卷调查48-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雨青;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刊;2000年10期
2 汪淼;江立成;;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亲子关系做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余荣琴;;青春期良性亲子关系创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4 龚银清;;青少年亲子性格匹配与亲子冲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0期
5 魏荣;魏婷;;青少年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J];学理论;2012年26期
6 吴舸;;劳教男性青少年童年亲子关系的对照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0年03期
7 迟军;从顺の意味─亲子关系比较论(顺从的意义一父母与孩子关系比较论)[J];日语知识;1995年11期
8 刘燕吉;;从《伴你高飞》谈亲子关系[J];大众心理学;2007年02期
9 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亲子关系[J];北大史学;2007年00期
10 韦耀阳;王欢;;儿童图画心理分析在亲子关系处理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空椅技术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李燕;;学前及学龄初期儿童对亲子相似性的推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张一兵;;建立现代亲子关系是当好21世纪父母的基本功[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7 尹红霞;;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雪梅;;学习不良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登攀;张媛;;大学生亲子关系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周雪梅;;青春期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唐洪 石绍华 郑钢 高晶;亲子冲突损害儿童安康[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记者 蔡旭;请关注青春期亲子冲突[N];健康报;2001年
3 记者 教学;亲子关系也要和谐[N];西部法制报;2006年
4 东海县幼儿园 乔承慧;浅谈亲子关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记者 薛亚芳;亲子咨询师:孩子的“心理营养师”[N];人才市场报;2009年
6 小隐娘;亲子阅读——爱在共读中传递[N];文艺报;2010年
7 于世强;亲子关系的推定[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翟寅生;亲子关系不可随意推定[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陕平 阳城县实验小学教师;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N];太行日报;2013年
10 常江;转型期的亲子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婷;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类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毕丹;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一般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延平;高中生亲子关系现状及调适[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帆;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洪燕;陪读中亲子关系[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6 赵海霞;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类型量表的初步编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刘道海;关于中学生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8 陈艳鹤;中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9 刘雨露;良好亲子关系构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梁衡;亲子关系户外拓展营项目策划书[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