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国人获得感的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8 06:53
  获得感是一个具有心理内涵与时代特色的新生概念。为了探究获得感的结构内涵,通过自由联想法形成量表的初始项目,先后进行两次预测并根据结果修订量表。然后对量表进行正式施测并检验其信效度,同时采用中文版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幸福倾向量表进行效标效度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人的获得感是个体对获取自身需求满足的内容、实现途径与所需条件的认知评价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包括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内容、获得途径和获得分享五个维度。信效度分析表明,编制的中国人获得感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用于相关的社会心理研究与应用。 

【文章来源】:心理学探新. 2019,3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开放式问卷调查
    2.1 研究对象
    2.2 项目编制
3 获得感的结构与量表编制
    3.1 预测
        3.1.1 研究对象
        3.1.2 项目分析
        3.1.3 探索性因素分析
    3.2 正式施测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1)自编的获得感量表
            (2)效标工具
        3.2.3 信度分析
        3.2.4 效度分析
            (1)结构效度
            (2)效标效度
4 讨论
    4.1 获得感的结构分析
    4.2 获得感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获得感的时序比较——基于中国城乡社会治理数据的实证分析[J]. 文宏,刘志鹏.  社会科学. 2018(03)
[2]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与善治标尺——人民获得感的意蕴和量度[J]. 王浦劬,季程远.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1)
[3]实际获得、公平认知与居民获得感[J]. 黄艳敏,张文娟,赵娟霞.  现代经济探讨. 2017(11)
[4]获得感、政治信任与农民工的权益表达倾向[J]. 唐有财,符平.  社会科学. 2017(11)
[5]获得感:供需视阈下共享发展的新标杆[J]. 邢占军,牛千.  理论学刊. 2017(05)
[6]贫困大学生相对获得感的现状调查分析[J]. 何小芹,曾韵熹,叶一舵.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7]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J]. 曹现强,李烁.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02)
[8]获得感是社会发展最优衡量标准——兼评其与幸福感、包容性发展的区别与联系[J]. 郑风田,陈思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02)
[9]“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J]. 张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10]我国民办高校学生获得感的调查与分析[J]. 周海涛,张墨涵,罗炜.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9)



本文编号:339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9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