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理学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0-22 01:35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多学科、跨领域的共同努力。因此,从民族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究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因素,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途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意识是一种觉知、一种心理状态、一种高级心理功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情感及意志信念的统一[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认知上表现为充分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理性对待民族文化差异,不断提高文化适应能力;情感上表现为各民族间密切交流与联系,不断缩短民族心理距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民族关系;意志信念上表现为各民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坚定的意志及决心。在民族心理学视角下充分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知""情""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2020,(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因素
一是文化适应。
二是民族心理距离。
三是民族意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方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心理空间生产看学校教育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J]. 胡平,徐莹,徐迩嘉. 民族教育研究. 2020(04)
[2]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问题[J]. 李曼莉,蔡旺. 广西民族研究. 2020(03)
[3]论马斯洛自我实现思想对青年自我实现的借鉴[J]. 高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1)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与分析[J]. 董强,聂开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困境及心理学研究进路[J]. 姜永志,侯友,白红梅. 广西民族研究. 2019(03)
[6]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及民族团结心理构建——以东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例[J]. 刘有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7]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刘吉昌,金炳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11)
[8]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J]. 朱碧波.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9]我国民族经济发展权若干问题探讨[J]. 翟东堂.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2(02)
[10]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解析[J]. 刘有安. 云南社会科学. 2008(05)
本文编号:3450121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2020,(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因素
一是文化适应。
二是民族心理距离。
三是民族意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方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心理空间生产看学校教育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J]. 胡平,徐莹,徐迩嘉. 民族教育研究. 2020(04)
[2]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问题[J]. 李曼莉,蔡旺. 广西民族研究. 2020(03)
[3]论马斯洛自我实现思想对青年自我实现的借鉴[J]. 高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1)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与分析[J]. 董强,聂开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困境及心理学研究进路[J]. 姜永志,侯友,白红梅. 广西民族研究. 2019(03)
[6]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及民族团结心理构建——以东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例[J]. 刘有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7]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刘吉昌,金炳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11)
[8]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J]. 朱碧波.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9]我国民族经济发展权若干问题探讨[J]. 翟东堂.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2(02)
[10]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解析[J]. 刘有安. 云南社会科学. 2008(05)
本文编号:3450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5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