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故事范式的中职生自我同一性叙事建构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02:05
叙事以讲故事为主,它贯穿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程提供了一套合理且完善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基于生命故事研究范式,采用生命故事访谈技术,对75名不同自我同一性地位的中职生展开了叙事特点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职生的整体叙事建构水平较低,城市、农村生源地的学生在叙事主题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自我同一性地位的中职生叙事建构特点存在差异,叙说基调与自我成长水平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水平越高,叙事基调更积极且自我成长水平更高。结论:中职生自我同一性水平越高的个体,生命故事叙说基调更加积极且更能从故事中反思自我,获得有关自我的积极发展与成长。
【文章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7(05)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I不同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叙事基调均值图
事基调均值图其次,不同自我同一性地位的自我成长水平差异显著[F(5,69)=2.71,p<0.05]。事后检验表明,A地位的自我成长水平显著高于M地位(MD=0.66,p<0.05)、DM地位(MD=0.50,p<0.05)和D地位(MD=0.87,p<0.01);A地位与AF、F地位的自我成长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AF地位的自我成长水平显著高于D地位(MD=0.60,p<0.05)。经过线性趋势检验发现,F=12.27,p<0.001,同样呈现线性变化趋势。图2显示,随着同一性地位水平的降低,中职生的叙事自我成长水平呈下降的线性趋势。图2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个体的自我成长水平均值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质、动机和叙事:人格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整合[J]. 郭永玉,胡小勇. 心理科学. 2015(06)
[2]职业中专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 司欣芳,刘姝丽,凌辉,张建人,李新利.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3)
[3]普高生与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J]. 张玲玲,张文新,周秀琴,胡艺馨,王姝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04)
[4]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 张日昇. 心理科学. 2000(04)
硕士论文
[1]职高生自我同一性、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 郝慧媛.河北大学 2016
[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意义建构的关系[D]. 魏冬颖.河北师范大学 2015
[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叙事建构研究[D]. 陈永玲.东北师范大学 2014
[4]人生故事:理解人格的另一种途径[D]. 钟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1994
【文章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7(05)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I不同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叙事基调均值图
事基调均值图其次,不同自我同一性地位的自我成长水平差异显著[F(5,69)=2.71,p<0.05]。事后检验表明,A地位的自我成长水平显著高于M地位(MD=0.66,p<0.05)、DM地位(MD=0.50,p<0.05)和D地位(MD=0.87,p<0.01);A地位与AF、F地位的自我成长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AF地位的自我成长水平显著高于D地位(MD=0.60,p<0.05)。经过线性趋势检验发现,F=12.27,p<0.001,同样呈现线性变化趋势。图2显示,随着同一性地位水平的降低,中职生的叙事自我成长水平呈下降的线性趋势。图2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个体的自我成长水平均值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质、动机和叙事:人格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整合[J]. 郭永玉,胡小勇. 心理科学. 2015(06)
[2]职业中专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 司欣芳,刘姝丽,凌辉,张建人,李新利.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3)
[3]普高生与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J]. 张玲玲,张文新,周秀琴,胡艺馨,王姝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04)
[4]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 张日昇. 心理科学. 2000(04)
硕士论文
[1]职高生自我同一性、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 郝慧媛.河北大学 2016
[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意义建构的关系[D]. 魏冬颖.河北师范大学 2015
[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叙事建构研究[D]. 陈永玲.东北师范大学 2014
[4]人生故事:理解人格的另一种途径[D]. 钟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1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0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