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6岁学前儿童如何对2D虚拟与3D真实面孔加工

发布时间:2021-11-18 20:41
  面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言语信号,面孔识别能力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认知技能。在儿童的成长、互动及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青少年的发展教育受到遗传和早期教育环境的双重影响。儿童日常接触到大量的2D虚拟面孔,如动画片、人物漫画等。动画片可以寓教于乐,为儿童早期认知发展起到启蒙的作用。本研究从儿童早期教育入手,通过实验法,考察了27名6岁儿童对虚拟与真实面孔的面孔加工机制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儿童在早期教育需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分别考察了不同面孔类型是否会影响儿童的偏好和注意偏向,促进教育研究在我国的开展。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创新. 2020,(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面孔整体优先效应
2 方法
    2.1 被试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程序
    2.5 统计与绘图
    2.6 研究结果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觉场理论对面孔知觉年龄偏差效应的解释[J]. 李海峰,梁子峰,王哲,孙宇浩.  心理科学. 2019(05)
[2]知觉经验对面孔整体加工的影响[J]. 严璘璘,王哲,张智君,宋赛尉,孙宇浩.  心理学报. 2016(10)
[3]卡通面孔分类与知觉加工的ERP比较研究[J]. 王军利,王静梅,任静婷,卢英俊.  心理科学. 2013(02)



本文编号:3503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03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