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救援人员的二次创伤及干预策略
发布时间:2021-11-18 22:16
二次创伤是指在没有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的情况下,救援人员身上表现出的创伤性压力症状,主要表现为再体验、持续性回避、警觉性增高症状以及认知和心境的负性改变。文章首先对二次创伤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救援人员二次创伤的发生率、发生机制、测量工具以及预防和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文章来源】:心理学通讯. 2020,3(0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共情疲劳心理韧性模型(Ludick&Figley,20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灾害救援护士的“自我心理调适”与心理危机干预对策[J]. 程艮. 中国护理管理. 2018(07)
[2]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J]. 邓明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2)
[3]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的发生机制: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J]. 孙炳海,江奕儒,楼宝娜,李伟健,周晓怡. 心理研究. 2014(01)
[4]关注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及其发生机制[J]. 孙炳海,楼宝娜,李伟健,刘宣文,方侠辉.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0)
[5]某部队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J]. 张佳佳,冯国君,郭禹,支莉,李敏,左昕,邱明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21)
[6]汶川地震两年后重灾区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分析及干预对策[J]. 尹敏,李小麟,吴学华,朱仕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04)
本文编号:3503720
【文章来源】:心理学通讯. 2020,3(0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共情疲劳心理韧性模型(Ludick&Figley,20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灾害救援护士的“自我心理调适”与心理危机干预对策[J]. 程艮. 中国护理管理. 2018(07)
[2]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J]. 邓明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2)
[3]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的发生机制: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J]. 孙炳海,江奕儒,楼宝娜,李伟健,周晓怡. 心理研究. 2014(01)
[4]关注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及其发生机制[J]. 孙炳海,楼宝娜,李伟健,刘宣文,方侠辉.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0)
[5]某部队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J]. 张佳佳,冯国君,郭禹,支莉,李敏,左昕,邱明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21)
[6]汶川地震两年后重灾区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分析及干预对策[J]. 尹敏,李小麟,吴学华,朱仕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04)
本文编号:3503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0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