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好奇影响灵感产生的现象与机制:认知与情绪双加工路径

发布时间:2021-11-20 17:24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何促进和持续创新的问题引起了学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发现好奇和灵感是创新的重要阶段,灵感具有独立的心理结构和不同的过程,又受到意识情绪的影响。研究拟从灵感产生的认知和情绪的双加工视角出发,深入揭示灵感产生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阐明好奇影响灵感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创新的理论发展提供崭新视角,也可为企业员工和创业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2019,27(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好奇影响灵感产生的现象与机制:认知与情绪双加工路径


研究理论框架

框架图,框架,灵感


第1期陈晓曦等:好奇影响灵感产生的现象与机制:认知与情绪双加工路径7图1研究理论框架人多样化观点的灵活性(Kashdan&Silvia,2009),帮助建立社会联结,带来自我的重建。社会联结是安全型依恋的标志,这类个体认为自己是认知开放的,这种认知开放状态提高了对内在价值的敏感性。不论是专注还是开放性,都是灵感重要的前因变量(Trash&Elliot,2004),有利于个体接纳性地参与环境信息(engagingreceptively),突破原有思维定势,产生豁朗、顿悟,孕育创意。创意进而激发了灵感状态,个体感受到自己被启发了、被激发了,这种被启发的状态有利于个体对目标的追求以及创造性产品的诞生。个体的人格特质则在其中起调节作用。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本研究在理论方面,针对好奇引发灵感的研究问题,提出了认知和情绪的双路径模型,为现有关于灵感的诱发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思路。灵感作为创新行为的起点,在创新领域的研究中并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本研究的结论可以补充和推进现有创新和创造力领域的研究。传统的创新理论立足问题解决范式,强调利用发散思维突破思维定势。随着人们对于创新的认识的加深,新的视角不断涌现。例如微创新(Boyd&Goldenberg,2013),提出在熟悉的领域、既定框架内,运用特定策略对产品或服务做出微小改变,创造伟大产品。即使是微小的改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论是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创意以及灵感,微创新与大创新对灵感的强度需求可能不同。同时,本研究将系统区分不同类型的好奇的加工路径,揭示好奇促进创新行为的内在机制以及边界条件。工作场所的人际好奇,例如职场闲聊(gossip)的积极影响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Peters,Jetten,Radova,&Austin,2017),本研究将扩展人际好奇的后效研究。在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合视角下的西方创造力系统观[J]. 张亚坤,陈龙安,张兴利,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5)
[2]仁慈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的调节作用[J]. 沈伊默,周婉茹,魏丽华,张庆林.  心理学报. 2017(08)
[3]顿悟体验的心理与神经机制[J]. 袁媛,沈汪兵,施春华,刘畅,刘取芝,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9)
[4]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J]. 李天然,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1)
[5]决策过程中的调节匹配效应及其机制[J]. 王怀勇,刘永芳.  心理科学. 2014(01)
[6]绩效薪酬对雇员创造力的影响:人-工作匹配和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作用[J]. 张勇,龙立荣.  心理学报. 2013(03)
[7]灵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J]. 刘亚,周长江,杨哈韬.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1)



本文编号:3507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07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5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