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对科技人员专注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21 02:41
基于塞利格曼的幸福三成分理论视角,探讨生命意义对科技人员专注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生命意义、主观幸福感、专注力3份问卷,调查了159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人员,发现:生命意义对专注力(β=0. 59,p <0. 001)和主观幸福感(β=0. 55,p <0. 001)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生命意义调节了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当生命意义得分高于均值0. 1个标准差时,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变成了正效应,反之是负向的。研究结果启示,要提升科技人员的主观幸福感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生命意义水平,从有意义的工作、关爱他人、艰难时期的勇气和态度中寻到生命意义。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0(0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在生命意义不同水平上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条件效果
范?松??庖逭馓?“直线”(永恒的幸福),直线上的“点”(当下的幸福)和直线上的“线段”(一段时期的幸福)就被确定了;相反,缺失生命意义驱动的随机的“点”,就不能自然累积形成“线段”,缺失生命意义驱动的起伏的“线段”,也不能自然累积形成“直线”。当同时用生命意义(直线)和专注力(点)去预测幸福感(线段)时,因为直线直接决定了直线上的线段,并不需要以的点的累积为中介,这可能是专注力(点)没有在生命意义(直线)对幸福感(线段)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的原因。图5三种类型的幸福(三)生命意义调节了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往有研究发现专注力对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例如Killingsworth和Gilbert的研究发现人们做事专注时比走神时更幸福〔20〕;也有研究发现二者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例如Baer、Smith和Allen的研究发现,专注力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11〕。但是以往研究并没有探讨生命意义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专注力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受生命意义的调节。具体而言,生命意义得分越低,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负效应越大,当生命意义得分高于5.24(高于均值约0.1个标准差)时,专注力对幸福感的影响变成了正效应;当生命意义得分低于2.88时(低于均值4.63个标准差),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效应。生命意义在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当个体非常确定、清晰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人生目标时(即生命意义处于高水平时),其专注力更可能投入到与意义和目标一致的任务上,这种类型的专注由于与生命意义一致(例如投入到工作、学习、社会服务中),会带来更为持久的
本文编号:3508601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0(0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在生命意义不同水平上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条件效果
范?松??庖逭馓?“直线”(永恒的幸福),直线上的“点”(当下的幸福)和直线上的“线段”(一段时期的幸福)就被确定了;相反,缺失生命意义驱动的随机的“点”,就不能自然累积形成“线段”,缺失生命意义驱动的起伏的“线段”,也不能自然累积形成“直线”。当同时用生命意义(直线)和专注力(点)去预测幸福感(线段)时,因为直线直接决定了直线上的线段,并不需要以的点的累积为中介,这可能是专注力(点)没有在生命意义(直线)对幸福感(线段)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的原因。图5三种类型的幸福(三)生命意义调节了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往有研究发现专注力对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例如Killingsworth和Gilbert的研究发现人们做事专注时比走神时更幸福〔20〕;也有研究发现二者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例如Baer、Smith和Allen的研究发现,专注力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11〕。但是以往研究并没有探讨生命意义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专注力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受生命意义的调节。具体而言,生命意义得分越低,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负效应越大,当生命意义得分高于5.24(高于均值约0.1个标准差)时,专注力对幸福感的影响变成了正效应;当生命意义得分低于2.88时(低于均值4.63个标准差),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效应。生命意义在专注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当个体非常确定、清晰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人生目标时(即生命意义处于高水平时),其专注力更可能投入到与意义和目标一致的任务上,这种类型的专注由于与生命意义一致(例如投入到工作、学习、社会服务中),会带来更为持久的
本文编号:3508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0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