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23 15:32
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直是该领域争论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导致价值观稳定性差异的机制问题。已有的神经反应证据表明,当某种价值观是基于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来进行认知建构的,或与自我概念在表征上存在一致性时,其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状态;若非如此,便可能会在外界影响(如他人劝说)下发生重要程度上的改变。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识价值观稳定性与可变性关系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并探索价值观长效改变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以促进理论研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2020,28(1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价值观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与道义性社会认同[J]. 江畅.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4)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J]. 余林,王丽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价值观的神经机制:另一种研究视角[J]. 李林,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8)
[4]内侧前额叶皮质——“自我”的神经基础[J]. 杨帅,黄希庭,傅于玲.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6)
[5]自我肯定的潜在机制与影响因素[J]. 何垚,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争议[J]. 陈莹,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0)
本文编号:3514171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2020,28(1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价值观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与道义性社会认同[J]. 江畅.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4)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J]. 余林,王丽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价值观的神经机制:另一种研究视角[J]. 李林,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8)
[4]内侧前额叶皮质——“自我”的神经基础[J]. 杨帅,黄希庭,傅于玲.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6)
[5]自我肯定的潜在机制与影响因素[J]. 何垚,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争议[J]. 陈莹,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0)
本文编号:351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1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