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成就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 ——来自大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11-23 15:39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既新颖又适用产品的能力(Sternberg&Lubart,1996)。以往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创造性思维成分及创造性任务中大脑活动的探究。过去十年,研究者们在实验室中探索了创造性的多个方面,例如发散思维、顿悟和艺术创造性。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仅仅探讨了创造性的某个认知成分,其中创造性的某个既定的加工过程被讨论。但这些研究,以及同类的研究并没有达成相对一致的结论。正如创造性领域中两篇重要的评论所指出:这个领域支离破碎,理论和概念都很贫乏(Arden,Chavez,Grazioplene,&Jung,2010;Dietrich&Kanso,2010).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使用有良好生态学效度和包含测量多种创造性能力的测量工具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创造性的本质。此外,先前的研究较少关注创造性个体间的差异,事实上,个体间的行为和神经机制上差异也是研究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方向。不同于事件相关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基于大脑结构或功能的个体差异研究并不探讨个体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瞬间的大脑活动,而是以环境、行为对大脑的可塑性为前提,探讨个体创造性行为对大脑的机构(如灰质体积)和...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创造性研究述评
1.3.1 创造性定义和测量
1.3.2 创造性认知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
1.4 认知控制与创造性
1.4.1 控制加工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
1.4.2 认知灵活性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
1.5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设想
2 研究一 个体创造性成就与大脑灰质体积的关系
2.1 前言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刺激材料
2.2.3 MRI数据采集
2.2.4 数据预处理
2.2.5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行为实验结果
2.3.2 大脑结构(VBM)结果
2.4 讨论
3 研究二 创造性成就、认知灵活性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关系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静息态数据采集
3.2.3 静息态数据预处理
3.2.4 静息态网络分析
3.2.5 统计分析
3.2.6 中介效应分析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4 总的讨论与结论
4.1 总的讨论
4.2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发明情境中问题提出的fMRI研究[J]. 童丹丹,代天恩,李文福,邱江,张庆林. 心理学报. 2013(07)
[2]创新思维中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认知神经机制[J]. 邱江,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3)
[3]字谜解决中的“啊哈”效应:来自ERP研究的证据[J]. 邱江,张庆林. 科学通报. 2007(22)
本文编号:351418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创造性研究述评
1.3.1 创造性定义和测量
1.3.2 创造性认知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
1.4 认知控制与创造性
1.4.1 控制加工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
1.4.2 认知灵活性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
1.5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设想
2 研究一 个体创造性成就与大脑灰质体积的关系
2.1 前言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刺激材料
2.2.3 MRI数据采集
2.2.4 数据预处理
2.2.5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行为实验结果
2.3.2 大脑结构(VBM)结果
2.4 讨论
3 研究二 创造性成就、认知灵活性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关系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静息态数据采集
3.2.3 静息态数据预处理
3.2.4 静息态网络分析
3.2.5 统计分析
3.2.6 中介效应分析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4 总的讨论与结论
4.1 总的讨论
4.2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发明情境中问题提出的fMRI研究[J]. 童丹丹,代天恩,李文福,邱江,张庆林. 心理学报. 2013(07)
[2]创新思维中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认知神经机制[J]. 邱江,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3)
[3]字谜解决中的“啊哈”效应:来自ERP研究的证据[J]. 邱江,张庆林. 科学通报. 2007(22)
本文编号:3514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1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