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下启动创伤信息对地震亲历者影响的脑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01:52
破坏性自然灾害过后,大部分幸存者都会受到一系列的情感障碍困扰,更甚者会发展成为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先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伤后应急障碍患者人群(临床病人),忽视了对另外大部分亲历者的关注(经历了灾难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PTSD症状)。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使超过4600万人受到影响,可以预计在灾难发生多年后亲历者仍不能有效地抑制灾难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存在长期的认知与情感障碍,诸如梦魇,高度警觉以及情感麻木等。然而,截止到目前,很少有研究从一个发展的观点针对此次灾难对大脑的长期影响进行探索。另外,一直以来,我们团队针对汶川地震的亲历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亲历者的认知控制功能确实出现了异常,但这些异常表现均为阂上研究,针对阈下启动创伤信息探讨创伤经历对亲历者大脑影响的脑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作为技术手段,实验一通过启动阈下创伤刺激(地震图片和中性图片)比较亲身经历汶川地震与没有亲身经历的大学生之间,观察阈下呈现创伤经历相关信息时大脑激活模式及其变化特点;实...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PTSD和创伤暴露
1.2 ERP相关研究
1.3 fMRI研究
1.3.1 形态学研究
1.3.2 静息态研究
1.3.3 任务态研究
1.4 问题的提出
2 实验一 阈下启动创伤信息对亲历者认知控制的影响
2.1 前言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行为评估
2.2.3 刺激
2.2.4 影像刺激
2.2.5 实验设计
2.2.6 影像数据的获得和分析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实验二 阈下启动创伤信息对亲历者完成经典stroop任务的影响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刺激和程序
3.2.3 影像数据的获得和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静息态默认网络研究[J]. 武瑞芝,张俊然,邱昌建,孟雅婧,朱鸿儒,龚启勇,黄晓琦,张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3)
[2]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1)
[3]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研究[J]. 王丽萍,张本,姜涛,徐广明,于振剑,王恩燕,郑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08)
[4]情绪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J]. 姜春萍,周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5)
[5]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J]. 张本,王学义,孙贺祥,马文有,徐广明,于振剑,孟雪梅,刘晓芸,刘秀花.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0(02)
[6]经历大地震的开滦矿离退休干部心身健康状况调查[J]. 张本,张均正,王学义,何世业,孙贺祥,马文友,姜涛,张秀凤,于振剑,许瑞芬,彭精芬,孟雪梅,刘晓芸. 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01)
[7]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J]. 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赵贵芳,李传琦,杨杰,孙良民.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02)
本文编号:3577707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PTSD和创伤暴露
1.2 ERP相关研究
1.3 fMRI研究
1.3.1 形态学研究
1.3.2 静息态研究
1.3.3 任务态研究
1.4 问题的提出
2 实验一 阈下启动创伤信息对亲历者认知控制的影响
2.1 前言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行为评估
2.2.3 刺激
2.2.4 影像刺激
2.2.5 实验设计
2.2.6 影像数据的获得和分析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实验二 阈下启动创伤信息对亲历者完成经典stroop任务的影响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刺激和程序
3.2.3 影像数据的获得和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及参与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静息态默认网络研究[J]. 武瑞芝,张俊然,邱昌建,孟雅婧,朱鸿儒,龚启勇,黄晓琦,张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3)
[2]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1)
[3]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研究[J]. 王丽萍,张本,姜涛,徐广明,于振剑,王恩燕,郑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08)
[4]情绪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J]. 姜春萍,周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5)
[5]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J]. 张本,王学义,孙贺祥,马文有,徐广明,于振剑,孟雪梅,刘晓芸,刘秀花.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0(02)
[6]经历大地震的开滦矿离退休干部心身健康状况调查[J]. 张本,张均正,王学义,何世业,孙贺祥,马文友,姜涛,张秀凤,于振剑,许瑞芬,彭精芬,孟雪梅,刘晓芸. 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01)
[7]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J]. 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赵贵芳,李传琦,杨杰,孙良民.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02)
本文编号:3577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7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