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焦虑影响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22-01-12 13:38
特质焦虑作为焦虑症与抑郁症的人格易感性因子,较高水平的焦虑易感性人格倾向预示着高风险的焦虑症以及其它精神疾病。高特质焦虑被定义为个体面对各种应激情境时体验到频繁的、高强度的焦虑与担忧的人格倾向性。过去的研究重点关注高特质焦虑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表明特质焦虑与威胁相关分心物的抑制控制不足相关。最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即使在没有威胁相关信息的条件下,高特质焦虑个体也会表现出注意控制的普遍不足。然而,对于高特质焦虑个体表现出普遍的注意控制不足时的证据以及潜在机制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方面,特质焦虑的注意控制理论认为高特质焦虑个体可能运用更多自上而下控制资源的卷入来补偿其降低的加工效率,以便达到与低焦虑个体相同水平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Bishop (2009)认为特质焦虑与注意控制机制卷入的减少相关。因此,借助于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运用较为成熟的实验范式探究特质焦虑作用于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对于检验这两种观点的合理性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重点关注特质焦虑是如何影响注意控制的子成分-抑制,来确认高特质焦虑个体抑制控制能力不足的条件及其机制。考虑到抑制控制至少包括两个成分:抑制优势反应...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特质焦虑的定义与负性注意偏向
1.1.1 特质焦虑的定义与测量
1.1.2 特质焦虑的负性注意偏向及神经机制
1.1.3 调节特质焦虑负性注意偏向的因素
1.2 注意控制的成分以及研究范式
1.3 特质焦虑影响注意控制
1.3.1 特质焦虑注意控制不足的理论观点
1.3.2 特质焦虑影响抑制的相关证据
1.3.3 特质焦虑影响转换的相关证据
1.3.4 特质焦虑影响更新的相关证据
1.3.5 特质焦虑影响工作记忆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研究问题提出
2.2 研究创新
2.3 研究意义
3 研究1 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高特质焦虑个体的Flanker效应
3.1 前言
3.2 方法
3.2.1 被试
3.2.2 刺激与实验程序
3.2.3 EEG的记录和分析
3.2.4 ERP的测量与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行为数据
3.3.2 脑电数据
3.3.3 相关分析
3.4 讨论
4 研究2 高特质焦虑个体的认知冲突适应效应
4.1 前言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刺激与实验程序
4.2.3 EEG的记录和分析
4.2.4 ERP的测量与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行为结果
4.3.2 ERP结果
4.4 讨论
5 实验3 特质焦虑影响视觉工作记忆中中性分心物的过滤
5.1 前言
5.2 方法
5.2.1 被试
5.2.2 刺激与实验程序
5.2.3 EEG的记录和分析
5.2.4 ERP的测量与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行为结果
5.3.2 单侧化ERP成分
5.3.3 过滤效率
5.3.4 过滤效率与工作记忆容量之间的相关
5.4 讨论
6 研究4 高特质焦虑个体减少的工作记忆表征容量
6.1 前言
6.2 方法
6.2.1 被试
6.2.2 刺激与实验程序
6.2.3 EEG的记录和分析
6.2.4 ERP的测量与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行为结果
6.3.2 CDA分析
6.3.3 CDA波幅与K之间的相关
6.4 讨论
7 总讨论
7.1 特质焦虑削弱抑制,不论反应抑制还是认知抑制
7.2 调节焦虑影响抑制的因素
7.2.1 特质焦虑与工作记忆负荷、动机
7.2.2 特质焦虑与不同加工阶段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
问卷1: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问卷2: 贝克抑郁问卷(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8486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特质焦虑的定义与负性注意偏向
1.1.1 特质焦虑的定义与测量
1.1.2 特质焦虑的负性注意偏向及神经机制
1.1.3 调节特质焦虑负性注意偏向的因素
1.2 注意控制的成分以及研究范式
1.3 特质焦虑影响注意控制
1.3.1 特质焦虑注意控制不足的理论观点
1.3.2 特质焦虑影响抑制的相关证据
1.3.3 特质焦虑影响转换的相关证据
1.3.4 特质焦虑影响更新的相关证据
1.3.5 特质焦虑影响工作记忆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研究问题提出
2.2 研究创新
2.3 研究意义
3 研究1 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高特质焦虑个体的Flanker效应
3.1 前言
3.2 方法
3.2.1 被试
3.2.2 刺激与实验程序
3.2.3 EEG的记录和分析
3.2.4 ERP的测量与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行为数据
3.3.2 脑电数据
3.3.3 相关分析
3.4 讨论
4 研究2 高特质焦虑个体的认知冲突适应效应
4.1 前言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刺激与实验程序
4.2.3 EEG的记录和分析
4.2.4 ERP的测量与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行为结果
4.3.2 ERP结果
4.4 讨论
5 实验3 特质焦虑影响视觉工作记忆中中性分心物的过滤
5.1 前言
5.2 方法
5.2.1 被试
5.2.2 刺激与实验程序
5.2.3 EEG的记录和分析
5.2.4 ERP的测量与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行为结果
5.3.2 单侧化ERP成分
5.3.3 过滤效率
5.3.4 过滤效率与工作记忆容量之间的相关
5.4 讨论
6 研究4 高特质焦虑个体减少的工作记忆表征容量
6.1 前言
6.2 方法
6.2.1 被试
6.2.2 刺激与实验程序
6.2.3 EEG的记录和分析
6.2.4 ERP的测量与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行为结果
6.3.2 CDA分析
6.3.3 CDA波幅与K之间的相关
6.4 讨论
7 总讨论
7.1 特质焦虑削弱抑制,不论反应抑制还是认知抑制
7.2 调节焦虑影响抑制的因素
7.2.1 特质焦虑与工作记忆负荷、动机
7.2.2 特质焦虑与不同加工阶段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
问卷1: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问卷2: 贝克抑郁问卷(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84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8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