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心理学在软件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17:00
针对学生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缺乏创意、产品用户黏性差等问题,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指南,融合工业心理学和软件工程学科知识,选取经典的工业心理学知识"行为模型""多变性"和"稀缺效应",分析现有流行软件的发展。通过注册账号、Twitter(推特)首页、浏览网页方式等的演变过程,构建融合心理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文章来源】:微型电脑应用. 2019,35(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2工业心理学
3教学现状
4教学改革
4.1选取工业心理学知识
1.行为模型
2.多变性
3.稀缺效应
4.2分析软件专业项目特点
1.行为模型
2.多变性
3.稀缺效应
4.3构建融合心理学的课程教学内容
5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周剑峰,韩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44)
[2]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J]. 赵继,谢寅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5)
[3]跨界融合:“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的发展逻辑与建设目标[J]. 张海生.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7(03)
[4]陈立与20世纪中国工业心理学[J]. 杨思梁. 心理学报. 2011(11)
本文编号:3590993
【文章来源】:微型电脑应用. 2019,35(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2工业心理学
3教学现状
4教学改革
4.1选取工业心理学知识
1.行为模型
2.多变性
3.稀缺效应
4.2分析软件专业项目特点
1.行为模型
2.多变性
3.稀缺效应
4.3构建融合心理学的课程教学内容
5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周剑峰,韩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44)
[2]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J]. 赵继,谢寅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5)
[3]跨界融合:“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的发展逻辑与建设目标[J]. 张海生.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7(03)
[4]陈立与20世纪中国工业心理学[J]. 杨思梁. 心理学报. 2011(11)
本文编号:3590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90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