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同类型情绪对儿童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及放松干预

发布时间:2022-01-16 21:06
  当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日趋增多,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棘手问题,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正是在这种严峻形式下颁布的。由于未成年人的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差,一旦遇到某种引发攻击行为的线索,内隐的攻击性就极有可能发展为外显的攻击行为。因此,对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的关注和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三个连续的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情绪(快乐/愤怒)对儿童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并对所调查样本的攻击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研究二则使用放松训练,目的是探索放松训练对不同情绪状态下内隐攻击性的改善效果,研究三对两组被试做放松干预,探索不同干预时间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持续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生都具有攻击倾向,但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男生更偏向于身体攻击,女生偏向于言语攻击;(2)独生子女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总体攻击性得分都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与五年级儿童相比,四年级儿童更偏向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总攻击与五年级被试无明显差异;(4)愤怒情绪能显著促进儿童的内隐攻击性;快乐情绪不能显著降低儿童的内隐攻击性;(5)放松训练对愤怒状态下个体内隐攻...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攻击行为文献综述
        2.1.1 攻击性概述
        2.1.2 攻击理论
        2.1.3 内隐攻击性的兴起
        2.1.4 内隐攻击性研究方法
        2.1.5 有关内隐攻击性的研究
    2.2 放松文献综述
        2.2.1 放松训练概述
        2.2.2 放松训练的原理
        2.2.3 放松训练的主要技术
        2.2.4 目前放松训练的相关研究
第3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目的
    3.5 被试选取
    3.6 研究工具
第4章 实验研究
    4.1 研究一:不同情绪类型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结果
    4.2 研究二:不同情绪状态下放松对内隐攻击性的干预效果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结果
    4.3 研究三:放松干预研究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儿童内隐攻击性的现状调查
    5.2 具体情绪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5.3 放松训练对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5.4 不同时长的放松干预对儿童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意义
        6.2.1 理论意义
        6.2.2 现实意义
    6.3 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6.4.1 研究不足
        6.4.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附录一 组词偏好测验材料
    附录二 视频选取及材料
    附录三 放松训练材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曹文宇,徐杨,张建一,李昌琪.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2(02)
[2]中小学生攻击行为干预研究的回顾与探索[J]. 刘雨微,王桂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3)
[3]心理放松训练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J]. 周志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12(09)
[4]放松训练对喉部分切除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姜文静,刘玉栋,侯伟.  中华护理教育. 2012(01)
[5]自尊、归因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 韩利萍,丁凌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9)
[6]攻击性青少年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不同测试结果比较[J]. 张萍,王琛,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8)
[7]放松训练对抑郁与抑郁焦虑共病者的影响[J]. 李玉霞.  现代预防医学. 2011(14)
[8]综合减压放松训练对女性更年期焦虑状态的影响[J]. 周展红,曾雪萍,王秉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03)
[9]放松训练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周玉来,陆盛,宋国林,马小雷.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01)
[10]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内隐攻击性的相关研究[J]. 乔辉,王苗苗.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博士论文
[1]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 纪林芹.山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暴力起因对高、低道德判断能力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 陈显莉.西南大学 2011
[2]心理距离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 陈超.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初中生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研究[D]. 冯晓阳.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关系的实验研究[D]. 张珂.西南大学 2010
[5]简易自我放松催眠缓解学习疲劳的脑电实验研究[D]. 张飞飞.安徽师范大学 2010
[6]父母冲突对子女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 罗媛.西北师范大学 2008
[7]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D]. 陈立民.华南师范大学 2007
[8]不同攻击情境下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D]. 朱婵媚.华南师范大学 2007
[9]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 银娟.河海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3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93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6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