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灾难中社会恐慌的生成、演绎、变化及其危害性——重大疫情防控期社会情绪应急管理及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情绪治理

发布时间:2022-02-22 21:05
  社会恐慌生成、演绎和变化的轨迹是我们把脉中国社会心态走势的一条重要线索。新冠肺炎疫情期社会恐慌的形成大致有一个不断累积、持续发酵、迅速扩散、突然爆发的过程。疫情期社会恐慌伤害主要有自我控制感减弱、社会情绪撕裂和公众未来预期改变。社会恐慌有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加大了由或然事件演绎成为社会冲突的可能性。疫情期社会情绪应急管理必须强调政府主导,依托基层网格化基础,整合心理抗疫组织形式和方法,加强社会水平的群体干预和重视重大灾难心理的监测和预报。后疫情时代将进入常态化的社会情绪治理中。修复公众社会认知,调整社会情绪和恢复社会信心,加强社会情绪治理,是灾后理性心理重建的重中之重。通过"十四五"专项规划的编制,推动三大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从情绪应急管理到社会情感治理,从灾后信心重塑到理性心理重建的一条有效路径。 

【文章来源】:前沿. 2020,(04)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恐慌的概念分析
二、疫情期社会恐慌的生成和变化
    1.社会恐慌形成阶段
    2.社会恐慌骤聚阶段
    3.社会恐慌扩散阶段
    4.社会恐慌衰退阶段
三、灾难性大面积扩散型创伤事件引起的群体心理创伤亟待修复
    1.削弱自我控制感,损害公众心理健康。
    2.撕裂社会情绪,加剧群体间疏离与排斥。
    3.不确定性影响社会预期和信心。
    4.畸变的社会恐慌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复合型风险的预控需早做准备。
四、疫情期社会情绪应急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1.依托基层网格化治理基础的心理救援。
    2.通过进一步整合组织形式和方法,提升心理抗疫水平
    3.群体心理干预是心理抗疫中的薄弱环节。
    4.重视疫情期社会心理的监测、预报和预控。
五、后疫情时代理性心理的重建和情感治理
    1.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稳定对未来的预期。
    2.疫情后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重建。
    3.加强社会情感治理,通过“由心而治”的路径实现目标。
    4.在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
    5.建议在“十四五”期间编制专项规划,推动三大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本文编号:3640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40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