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群际接触改变群际偏见的干预实验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

发布时间:2022-07-12 11:44
  群际偏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或群体成员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和喜爱,而对于外群体表现出厌恶或贬损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90后,年龄18至25周岁,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进城打工,没有务农经验,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等原因使得农民工与市民这两个群体之间产生一定的反感和厌恶情绪,彼此之间的偏见也随之加深。为探索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人的偏见的策略,为政府制定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从事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取二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将被试分为内群体接触组和外群体接触组,通过创建友谊速成群体接触情境,探索建立跨群体友谊和群际接触次数降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人偏见的有效性。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创建群体接触的友谊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人的偏见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与外群体接触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水平的降低程度要显著大于与内群体接触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水平的降低程度,也就是说,与外群体接触对新生代农民工偏见的降低作用要优于内群体;3、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的降低效果受接触时间的影...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偏见
        1.2 群际偏见的定义
        1.3 群际关系
        1.4 群际冲突
        1.5 新生代农民工
    2 群际偏见的相关理论
        2.1 社会认同理论( Social Identity Theory)
        2.2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2.3 右翼权威主义理论(Right-wing Authoritarianism Theory,RWA)
        2.4 社会支配理论(Social Dominance Theory,SDT)
        2.5 群体间焦虑理论(Intergroup Anxiety Theory)
    3 群际偏见的影响因素研究
    4 群际偏见的干预
        4.1 群际接触理论
        4.2 社会认同理论
    5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5.1 目前国内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研究深度还不够
        5.2 缺乏群际接触对新生代农民工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
    6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7 研究意义
        7.1 理论意义
        7.2 实践意义
二 研究方法
    1 被试的选取
    2 实验工具和材料
        2.1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 IAT)
        2.2 修订版的友谊速成程序
        2.3 经典层层叠积木
        2.4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PANAS)
        2.5 消极评价量表
    3 实验设计与分组
    4 实验程序
        4.1 实验前的准备
        4.2 具体操作
    5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1 实验前,被试分组的同质性检验
        1.1 实验前,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人的内隐偏见前测分数的同质性检验
        1.2 实验前,新生代农民工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同质性检验
        1.3 实验前,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人消极评价的同质性检验
    2 实验后,被试各变量的差异检验
        2.1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人内隐偏见的改变量的差异检验
        2.2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人接触过程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改变量的差异检验
        2.3 实验后,不同实验条件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人消极评价改变量的描述统计
    3 偏见、情绪和消极评价的关系分析
        3.1 实验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人接触过程中情绪与偏见的关系分析
        3.2 实验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人接触过程中情绪与消极评价的关系分析
        3.3 实验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人接触过程中偏见与消极评价的关系分析
四 讨论
    1 与外群体接触对新生代农民工偏见降低的作用优于内群体
    2 群体接触对新生代农民工偏见降低的作用受接触次数的影响
    3 与外群体接触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情绪的唤起水平高于内群体
    4 群体接触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的情绪唤起作用受接触次数的影响
    5 偏见与情绪呈相关关系
    6 偏见与消极评价呈正相关
    7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8 应对偏见的建议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快速友谊程序扩展版
    附录 2 经典层层叠
    附录 3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PANAS)
    附录 4 消极评价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关系研究中的内隐偏见调查综述[J]. 卢焕华,徐苗,方慧珍,李雪婷,杨圣敏,刘嘉.  西北民族研究. 2011(04)
[2]态度内隐测量方法的发展与探索[J]. 贺雯,梁宁建.  心理科学. 2010(02)
[3]群体交叉分类效应的代数模型及其潜在加工过程[J]. 黎情,佐斌,胡聚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4)
[4]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J]. 张婍,冯江平,王二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2)
[5]对农民工偏见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原因分析[J]. 何欢,肖汉仕.  法制与社会. 2008(13)
[6]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 张阳阳,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2)
[7]群际冲突的社会心理实质、原因与对策探析[J]. 付宗国.  山东社会科学. 2005(04)
[8]群际接触理论介评[J]. 陈晶,佐斌.  心理学探新. 2004(01)
[9]群际情境下向上社会比较信息对自我评价的影响[J]. 付宗国,张承芬.  心理科学. 2004(01)
[10]偏见及其认知来源[J]. 钟毅平.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本文编号:365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5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d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