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及其对身份认同整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0 04:54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是指流动青少年对来自社会公众或流动青少年自身对其流动人口身份所持有的错误认知、负面情感或不当行为表现的感知。污名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对流动青少年的身份认同整合产生了消极影响。研究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及其对身份认同整合的影响,不仅可以丰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内容,还可以提高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有效性,为今后促进流动青少年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具有一定信效度的污名知觉问卷,对来自四川及重庆两地三所流动学生集中的学校,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318名流动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当前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特点,以及身份认同整合、群体可渗透性、应对方式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内在关系,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对身份认同整合的影响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为多维结构,包括差别对待、自我贬低、身份隐瞒、情感排斥、污名抵抗5个维度,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42。(2)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与身份认同整合在性别、学段、流动时间、家庭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1.1 概念界定
1.1.1 污名知觉
1.1.2 身份认同整合
1.1.3 相关概念
1.2 研究进展
1.2.1 污名知觉
1.2.2 身份认同整合
1.2.3 相关概念
1.3 理论基础
1.3.1 社会认同理论
1.3.2 认知加工理论
1.3.3 身份威胁理论
1.4 小结
2 问题提出
2.1 以往研究不足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内容
2.2.3 研究假设
2.2.4 研究方法
2.2.5 研究流程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研究伦理
3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结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过程
3.2.1 理论构想
3.2.2 初测问卷
3.2.3 正式问卷
3.3 研究结果
3.3.1 信度检验
3.3.2 效度检验
3.4 分析讨论
3.5 研究结论
4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研究
4.1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现状特点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结果
4.1.4 分析讨论
4.1.5 研究结论
4.2 流动青少年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特点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结果
4.2.4 分析讨论
4.2.5 研究结论
5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身份认同整合、群体可渗透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工具
5.2.3 统计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共同方法偏差
5.3.2 相关分析
5.3.3 回归分析
5.3.4 中介效应分析
5.4 分析讨论
5.5 研究结论
6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对身份认同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实验对象
6.2.2 实验设计
6.2.3 实验材料
6.3 研究结果
6.3.1 实验操纵有效性检验
6.3.2 实验假设检验
6.3.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6.4 分析讨论
6.5 研究结论
7 总讨论与结论
7.1 总讨论
7.1.1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结构研究
7.1.2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研究
7.1.3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关系研究
7.1.4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对身份认同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7.2 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7.3 总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问卷(样题)
C.流动青少年身份认同整合问卷(样题)
D.群体可渗透性问卷
E.应对方式量表(样题)
F.访谈提纲——节选(针对流动青少年)
G.知情同意书——节选(针对流动青少年)
本文编号:3813071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1.1 概念界定
1.1.1 污名知觉
1.1.2 身份认同整合
1.1.3 相关概念
1.2 研究进展
1.2.1 污名知觉
1.2.2 身份认同整合
1.2.3 相关概念
1.3 理论基础
1.3.1 社会认同理论
1.3.2 认知加工理论
1.3.3 身份威胁理论
1.4 小结
2 问题提出
2.1 以往研究不足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内容
2.2.3 研究假设
2.2.4 研究方法
2.2.5 研究流程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研究伦理
3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结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过程
3.2.1 理论构想
3.2.2 初测问卷
3.2.3 正式问卷
3.3 研究结果
3.3.1 信度检验
3.3.2 效度检验
3.4 分析讨论
3.5 研究结论
4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研究
4.1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现状特点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结果
4.1.4 分析讨论
4.1.5 研究结论
4.2 流动青少年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特点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结果
4.2.4 分析讨论
4.2.5 研究结论
5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身份认同整合、群体可渗透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工具
5.2.3 统计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共同方法偏差
5.3.2 相关分析
5.3.3 回归分析
5.3.4 中介效应分析
5.4 分析讨论
5.5 研究结论
6 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对身份认同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实验对象
6.2.2 实验设计
6.2.3 实验材料
6.3 研究结果
6.3.1 实验操纵有效性检验
6.3.2 实验假设检验
6.3.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6.4 分析讨论
6.5 研究结论
7 总讨论与结论
7.1 总讨论
7.1.1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的结构研究
7.1.2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现状研究
7.1.3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和身份认同整合的关系研究
7.1.4 关于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对身份认同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7.2 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7.3 总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流动青少年污名知觉问卷(样题)
C.流动青少年身份认同整合问卷(样题)
D.群体可渗透性问卷
E.应对方式量表(样题)
F.访谈提纲——节选(针对流动青少年)
G.知情同意书——节选(针对流动青少年)
本文编号:3813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81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