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损伤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
发布时间:2025-03-15 06:45
生活中,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任务后唾液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进一步地,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1.2 实验材料
1.2.1 贝克抑郁量表
1.2.2 应激感知自我报告
1.2.3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1.2.4 正性和负性情绪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 PNAS)
1.3 实验时间进程
1.4 应激诱发程序
1.5 实验设备及程序
1.6 数据记录与分析
1.6.1 应激测量
1.6.2 行为数据分析
1.6.3 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应激的生理测量和主观报告
2.1.1 唾液皮质醇浓度
2.1.2 心率
2.1.3 应激感知自我报告
2.1.4 正性和负性情绪
2.1.5 状态-特质焦虑和抑郁水平
2.2 行为结果
2.2.1 go/no-go任务
2.2.2 错误意识
2.2.3 错误以及错误后反应
2.2.4 相关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本文编号:4035333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1.2 实验材料
1.2.1 贝克抑郁量表
1.2.2 应激感知自我报告
1.2.3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1.2.4 正性和负性情绪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 PNAS)
1.3 实验时间进程
1.4 应激诱发程序
1.5 实验设备及程序
1.6 数据记录与分析
1.6.1 应激测量
1.6.2 行为数据分析
1.6.3 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应激的生理测量和主观报告
2.1.1 唾液皮质醇浓度
2.1.2 心率
2.1.3 应激感知自我报告
2.1.4 正性和负性情绪
2.1.5 状态-特质焦虑和抑郁水平
2.2 行为结果
2.2.1 go/no-go任务
2.2.2 错误意识
2.2.3 错误以及错误后反应
2.2.4 相关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本文编号:4035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03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