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小学生社会情绪健康问题,及其与学业成绩、同伴关系、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探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水平的效果,掌握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发展特点,探索一套能有效改善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案。方法:本研究群体均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小学学生。(1)首先运用社会情绪健康量表(SEHS)和自编的人口学问卷对湖南省长沙市枫树山大桥小学550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分析小学生高年级的社会情绪健康水平。(2)在此基础上,选取性别比例协调、师资力量均衡、成绩水平相当及社会情绪健康总分水平及各维度差异不显著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n=55)和控制组(n=54),实验组接受8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组不干预,使用社会情绪健康(SEHS-P)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同伴提名法、学业成绩考察干预效果。结果:(1)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水平总体较好(M=49.1±9.22);小学生社会情绪健康水平在性别和年级上无显著差异。(2)干预后,小学生高年级的社会情绪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无显著改变;实验组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评价普遍较高。(3)社会情绪健康水平与小学生高年级的同伴关系、生活满意度及学业成绩水平显著相关。结论:(1)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水平良好。(2)年级、性别等因素对小学生高年级的无影响。(3)提升小学生社会情绪健康水平对改善其同伴关系、生活满意度和学业成绩有积极意义。(4)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社会情绪健康 团体心理辅导 同伴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3
- 2 文献综述13-23
- 2.1 相关概念界定13-23
- 2.1.1 小学高年级13
- 2.1.2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3-14
- 2.1.3 国内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14-17
- 2.1.4 小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现状17-21
- 2.1.5 社会情绪健康概念21-22
- 2.1.6 总结22-23
- 3 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水平的现状调查23-28
- 3.1 研究对象23
- 3.2 研究工具23
- 3.2.1 社会情绪健康量表小学版(SEHS-P)23
- 3.3 数据处理23
- 3.4 研究结果23-25
- 3.4.1 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综合活力的总体差异24
- 3.4.2 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综合活力水平的年级差异24
- 3.4.3 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综合活力水平的性别差异24-25
- 3.5 讨论25-27
- 3.5.1 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水平的总体分析25-26
- 3.5.2 小学生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综合活力水平上的各属性分析26-27
- 3.6 结论27-28
- 4 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干预研究28-38
- 4.1 概述28
- 4.2 试验方法28-30
- 4.2.1 指导思想28
- 4.2.2 实验设计28
- 4.2.3 被试选择28-29
- 4.2.4 时间安排29
- 4.2.5 实验程序29-30
- 4.2.6 数据处理30
- 4.3 实验结果30-34
- 4.3.1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差异比较30-31
- 4.3.2 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差异比较31
- 4.3.3 控制组前、后测差异比较31-32
- 4.3.4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比较32
- 4.3.5 延测结果32-33
- 4.3.6 社会情绪健康水平与生活满意度、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关系33-34
- 4.4 定性分析34-35
- 4.5 讨论35-36
- 4.5.1 干预训练对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综合活力水平的影响35-36
- 4.6 团体辅导产生效果原因分析36-37
- 4.7 干预结论37-38
- 研究不足与展望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5
- 附录1 自编人口学问卷和同伴关系问卷42-43
- 附录2 社会情绪健康量表小学版(SEHS-P)43-44
- 附录3 生活满意度量表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是什么导致了“社会情绪反向”[J];政工学刊;2013年05期
2 梁艳;;关于建立社会情绪疏导机制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徐晓坤,王玲玲,钱星,王晶晶,周晓林;社会情绪的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李茵,申继亮,陈勃;成人期社会情绪问题研究进展[J];心理学动态;1999年04期
5 唐钧;蒋宇芝;;社会情绪的灾后疏导亟待加强[J];中国减灾;2013年01期
6 汤玲;;网络论争中的青年社会情绪及价值取向解读——以“上海地铁二运事件”为例[J];当代青年研究;2013年02期
7 刘永明;贾林祥;;个体社会情绪的发展、调适与社会适应[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郭军锋;罗跃嘉;;社会情绪负性偏向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9 石勇;;“文青化”的中国时刻[J];南风窗;2013年03期
10 李慕箴;评俄罗斯现时的一种社会情绪[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晓坤;王玲玲;钱星;王金晶;周晓林;;社会情绪的神经基础[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莉;社科院开展社会情绪调查[N];湖北日报;2011年
2 冷远山;要关注“社会情绪反向”背后的社会成因[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3年
3 驻苏记者 朱金龙 实习生 陈雁;未来教育重要的是培养社会情绪能力[N];文汇报;2010年
4 张剑 (学生);不给救护车让道背后的社会情绪[N];健康报;201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主编 王俊秀;关注社会情绪 促进社会认同[N];文汇报;2013年
6 记者 李瑞英;重视“社会情绪反向”[N];光明日报;2013年
7 魏文彪;缘何会出现社会反向情绪[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8 曹林;公众人物应用理性引导社会情绪[N];长春日报;2013年
9 社会学研究者 张结海;平抑“社会情绪”考验政府智慧[N];广州日报;2014年
10 特约评论员 笑蜀;遏制社会情绪极端化和暴戾化从何下手[N];经济观察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杨;@人民日报昆明“3·1”暴恐事件微博传播中的社会情绪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朱新鑫;特拉华社会情绪能力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胡凯;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段慧丹;从嫉妒到怨恨:当代中国社会情绪的变迁(1978年—至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
本文编号:411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1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