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基于因果脑功能网络分析的跨种族面孔加工发展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11:23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果脑功能网络分析的跨种族面孔加工发展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 ORE)是面孔识别中的一类特殊现象,具体指人们对本族面孔的记忆和识别成绩显著地好于外族面孔。异族效应影响了不同种族间的社会交互,并且可能与种族偏见和种族刻板印象等社会现象有关,因此对异族效应形成机制的探查是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行为研究表明异族效应在婴儿时期就已出现,经历了儿童期的长期发展,至成年期逐渐稳定。然而目前基于神经影像的异族效应研究还较为有限,虽然针对成年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或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等的研究证实大脑功能区域在识别本族和外族面孔时的激活模式及网络连接具有显著差异,但是目前针对儿童异族效应的神经影像研究非常少,尤其是针对神经机制发展轨迹的纵向研究。因此,由于缺乏来自发展方面的证据,异族效应形成的神经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近年来,由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以及时间分辨率高等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功能研究,尤其是针对儿童甚至幼儿对象或是具有较强交互式实验背景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fNIRS探究本族和外族面孔识别随年龄的变化关系,并基于因果脑功能网络分析揭示神经异族效应(Neural other-race effect, NORE)的发展轨迹。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多通道功能近红外系统检测了3到13岁的中国儿童在分别进行中国面孔和高加索面孔识别时的额叶与枕叶皮层区域的功能活动情况。利用“学习-再认”范式评估了儿童的面孔识别能力,并采用混合实验设计探究了面孔种族与年龄对面孔识别的交互作用。(2)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GCA)构建了被试在进行跨种族面孔加工时的大脑有效功能网络(Effective connectivity, EC)。(3)基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 of ANOVA)探究了本族和外族面孔识别时大脑功能网络差异受年龄的调制作用,并结合线性相关分析和事后T检验考察这种神经异族效应的发展模式。通过这些方法,本文发现:(1)年长的儿童具有比年幼儿童更加复杂的面孔识别网络,这反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面孔识别能力也在不断增强。(2)加工本族和外族面孔的因果脑功能网络差异受到年龄调制。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族和外族面孔识别的因果网络差异也随之发展变化,并且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3)儿童对方法和实验环境影响较为敏感,行为上的异族效应结果较不稳定。这表明了在异族效应的研究中神经响应比行为反应更加敏感。
【关键词】: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 大脑有效连接 格兰杰因果分析 异族效应神经机制 发展性异族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引言12-18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12-15
  • 1.1.1 面孔识别异族效应及其发展性的行为学研究12-13
  • 1.1.2 面孔识别异族效应及其发展性的神经影像学研究13-15
  • 1.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15
  • 1.2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15-17
  • 1.2.1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2.2 研究意义16
  • 1.2.3 主要创新点16-17
  • 1.3 本文组织结构17-18
  • 2 儿童异族效应实验设计及操作18-26
  • 2.1 被试选择18
  • 2.2 刺激材料18-19
  • 2.3 成像设备及其原理19-22
  • 2.3.1 fNIRS的测量原理19-20
  • 2.3.2 fNIRS的优势20-21
  • 2.3.3 本实验所用设备21-22
  • 2.4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22-24
  • 2.5 数据采集24-25
  • 2.5.1 行为数据采集24
  • 2.5.2 脑功能数据采集24-25
  • 2.5.3 空间数据采集25
  • 2.6 本章小结25-26
  • 3 空间数据及功能数据预处理26-35
  • 3.1 空间配准及空间转换27-29
  • 3.2 数据转换29-31
  • 3.3 功能数据预处理31-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4 格兰杰因果建模及统计分析35-41
  • 4.1 格兰杰因果分析35-38
  • 4.1.1 格兰杰因果的定义36-37
  • 4.1.2 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37-38
  • 4.1.3 随机置换检验38
  • 4.2 方差分析38-40
  • 4.2.1 主效应分析39
  • 4.2.2 交互效应分析39-40
  • 4.3 本章小结40-41
  • 5 异族效应发展机制分析的结果与讨论41-52
  • 5.1 行为结果的分析与讨论41-42
  • 5.2 方差分析结果与讨论42-51
  • 5.2.1 年龄主效应42-44
  • 5.2.2 种族主效应44-45
  • 5.2.3 交互效应45-51
  • 5.3 本章小结51-52
  • 6 总结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8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8-60
  • 学位论文数据集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文伟;脑功能轻微失调:是事实还是虚构?[J];心理科学通讯;1981年05期

2 刘连沛;就“脑功能轻微失调”问题与何友晖等同志商榷[J];心理科学通讯;1982年02期

3 颜支伟;对脑功能轻微失调诊断方法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2年05期

4 沈国平,张海峰;汉字在脑功能开发中的独特作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5 范基公;用脑类型测试·脑功能测量·脑功能开发[J];北京教育;1996年11期

6 何友f

本文编号:418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18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6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