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关系探讨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14:25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关系探讨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通过编制《幼儿分离性焦虑问卷》(父母报告版)并结合使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探讨不同人口变量幼儿的分离性焦虑现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并对筛选出的存在明显分离性焦虑的幼儿进行游戏干预,通过干预研究探讨游戏治疗对缓解幼儿分离性焦虑症状的疗效。本研究在综合文献分析和开放式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幼儿分离性焦虑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问卷分为四个维度:生理反应、负性认知、异常行为、消极情感,共25题,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和总问卷的克隆巴赫a系数介于0.674-0.890之间;拟合优度z2/df=2.93;RMSEA=0.077,RFI等值均大于0.90,以上指标表明该问卷信效度良好。采用《幼儿分离性焦虑问卷》并结合《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对南京市某幼儿园的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存在明显分离性焦虑情况的幼儿占据总人数的14.620%,共25人。幼儿的分离性焦虑总水平在3岁时达到顶峰,与父母同住的幼儿分离性焦虑水平最低。(2)父亲和母亲均采取权威教养方式时,幼儿分离性焦虑的水平最低;父亲的专制教养程度越高,幼儿较易出现分离性焦虑,并且负性认知程度越高。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具体表现,制定了游戏治疗干预方案。将筛选出的目标幼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人。实验组接受游戏治疗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两月后使用分离性焦虑问卷进行再测,结果发现:(1)实验组幼儿干预后问卷总得分与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幼儿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也有所下降,但只有总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幼儿分离性焦虑由生理反应、负性认知、异常行为、消极情感四个因素构成,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游戏治疗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性焦虑。
【关键词】:幼儿 分离性焦虑 家庭教养方式 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部分 前言8-10
- 1.1 研究背景8
- 1.2 问题提出8-9
- 1.3 研究意义9-10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10-16
- 2.1 幼儿分离性焦虑10-11
- 2.1.1 定义10
- 2.1.2 表现类型10
- 2.1.3 原因分析10-11
- 2.1.4 测量工具11
- 2.2 家庭教养方式11-13
- 2.2.1 定义12
- 2.2.2 影响因素12-13
- 2.2.3 主要分类及其测量13
- 2.3 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13-16
- 2.3.1 定义13-14
- 2.3.2 游戏治疗的相关理论14
- 2.3.3 游戏治疗的类型14-15
- 2.3.4 游戏治疗应用于幼儿分离性焦虑的相关研究15-16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与方法16-28
- 3.1 研究目的16
- 3.2 研究假设16
- 3.3 研究对象16-18
- 3.4 研究方法18
- 3.5 研究工具18-27
- 3.6 数据处理27-28
- 第四部分 问卷调查结果28-32
- 4.1 幼儿分离性焦虑与家庭教养方式现状分析28-30
- 4.1.1 总体情况分析28
- 4.1.2 不同人口变量幼儿分离性焦虑情况差异分析28-29
- 4.1.3 不同人口变量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差异分析29-30
- 4.2 幼儿分离性焦虑类型与家庭教养方式的交互分析30-32
- 第五部分 干预研究32-36
- 5.1 干预准备32-33
- 5.2 干预过程33-34
- 5.3 效果评估34-36
- 第六部分 分析与讨论36-40
- 6.1 幼儿分离性焦虑现状分析36-37
- 6.2 幼儿分离性焦虑类型与家庭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37
- 6.3 游戏治疗的干预效果37-40
- 第七部分 总结40-42
- 7.1 结论40
- 7.2 不足40-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 附录47-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e,
本文编号:42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2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