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迫症状个体的恐惧及强迫症矛盾冲突模型建立
本文关键词:高强迫症状个体的恐惧及强迫症矛盾冲突模型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强迫症患者有个现象:为了确保自己能想起来门是否关上了,他会给自己创造一些记忆线索,比如在关门的同时跺脚或者唱歌,1当他走到楼底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把门关好,只要能想到跺脚、唱歌这些记忆线索,他就会安心得多,这些线索告诉他门已经关好了。这个现象中隐含了两方面的问题:记忆和恐惧。是否是因为记忆有缺陷导致强迫症患者不敢肯定自己是否已经把门关好了而需要进行反复检查,还是因为恐惧的存在导致反复检查。研究:本研究用强迫量表儿童版(OCI-CV)在青少年中筛选出高强迫症状和低强迫症状个体。为了检验高强迫症状个体是否存在更高的恐惧情绪,本文在实验一通过条件刺激(圆形CSc、三角形CSa+和正方形CSb+)与无条件刺激(中性图片和负性图片)的匹配:圆形后跟中性图片,正方形和三角形后面跟负性图片。实验在呈现条件刺激的同时有可能会要求被试对负性图片出现的可能性做估计。结果显示:高强迫症状个体在CSc上的估计显著高于低强迫症状个体,在CSa+和CSb+上的估计两者无差异。同时,被试在CSc上的估计与在强迫量表上的得分成正相关。为了检验高强迫症状个体的记忆是否有缺陷,本研究的实验二在有诱发恐惧情绪和无诱发恐惧情绪两种实验条件下对比了高低强迫症状个体的短时记忆量。结果显示,不管有无诱发恐惧情绪,高低强迫症倾向个体间的短时记忆量都没有差异。结论:强迫可能是由于强迫个体过高的恐惧依附于具体事物导致的,而不是由于记忆缺陷。结合强迫症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结论和研究者的相关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强迫症矛盾冲突病因解释模型。该模型认为强迫的产生是由于个体早期经历所致的过高恐惧依附于具体事物,把具体事物的威胁性夸大,从而引起“完成”该事物的双重标准(常态标准和非常态标准)产生。两种标准之间的矛盾让个体产生焦虑和重复行为。为了更好的运用该模型提出治疗启示,本研究对强迫症的恐惧进行了探索,认为强迫症的恐惧是早期经历导致的弥散性恐惧。
【关键词】:强迫症 恐惧 记忆 矛盾 强迫症矛盾冲突模型 依恋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综述9-23
- 第一节 强迫症的定义9
- 第二节 强迫症的评估工具9-11
- 一、Yale-Brew强迫量表(Yak-Brown Obsessive CompuidiveScale,Y-BOCS)69-10
- 二、PI-WSUR量表10
- 三、Leyton强迫观念问卷调查表(LOI)10
- 四、强迫行为检查量表修(Compulsive Activity Checklist-Revised,CAC-R)10
- 五、强迫症问卷修订版(Obessive-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d,OCI-R)10-11
- 六、强迫信念量表(Obsessive Belief Questionnaire,OBQ)11
- 第三节 强迫症的流行病学11-12
- 第四节 强迫症恐惧信念的脑成像研究12-14
- 一、眶额皮层(OFC)12
- 二、前扣带回皮层(ACC)12
- 三、杏仁核(amygdala)12-13
- 四、小结13-14
- 第五节 强迫症低控制感高控制欲中的恐惧信念14-18
- 一、控制信念的分类14
- 二、强迫症的低控制感和高控制欲14-15
- 三、强迫症解决低控制感和高控制欲的办法15-17
- 四、低控制感、高控制欲是恐惧在起作用17-18
- 第六节 强迫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比较18-19
- 一、类似的症状表现18
- 二、共同的治疗基础18-19
- 第七节 强迫症工作记忆损伤研究现状19-20
- 一、工作记忆的概念及研究方法19
- 二、强迫症工作记忆研究现状19-20
- 第八节 以往研究不足20-23
- 第二章 本研究概况23-26
- 第一节 对选题的一般概述23
- 第二节 问题提出23-24
- 第三节 研究意义24-25
- 第四节 本研究的总体设计思路25-26
- 第三章 筛选被试26-29
- 第一节 量表的选择26-27
- 第二节 被试的选取27-29
- 第四章 实验一:高低强迫症状个体对恐惧刺激的分辨29-34
- 第一节 研究目的29
- 第二节 研究设计29-34
- 一、实验假设29
- 二、研究对象29-30
- 三、实验材料30
- 四、实验流程图30-31
- 五、实验过程31
- 六、统计分析31-34
- 第五章 实验二:恐惧情绪下高低强迫症状个体的空间记忆广度研究34-37
- 第一节 实验目的34
- 第二节 实验假设34
- 第三节 研究对象34-35
- 第四节 实验材料35
- 第五节 实验程序35-36
- 第六节 结果分析36-37
- 第六章 讨论37-41
- 第一节 强迫症的记忆37-38
- 第二节 强迫症的恐惧因素38-41
- 第七章 延伸讨论41-48
- 第一节 概述41-42
- 第二节 习惯和行为-目标导向缺陷42-43
- 第三节 控制感和控制欲因素43-44
- 第四节 危险避免及其不完整感44-45
- 第五节 强迫症的安全动机停止模型45-47
- 第六节 强迫症的核心诱发是恐惧47-48
- 第八章 强迫症的矛盾冲突模型假设48-51
- 第一节 常态标准与非常态标准48-49
- 第二节 强迫症的矛盾冲突病因模型图示49-51
- 第九章 运用强迫症矛盾冲突模型对有关强迫现象的解释51-54
- 第一节 概述51-52
- 第二节 对高控制欲和低控制感的解释52-53
- 第三节 对无法容忍不确定性的解释53-54
- 第十章 弥散性恐惧的形成54-59
- 第一节 概述54
- 第二节 早期依恋理论概况54-55
- 第三节 早期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5-56
- 第四节 OCD的早期依恋及其不安全感(恐惧)的形成56-59
- 第十一章 治疗启示59-64
- 第一节 森田疗法59-60
- 第二节 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60-62
- 第三节 本研究得出的治疗启示62-64
- 第十二章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64-66
- 参考文献66-77
- 附录A77-78
- 附录B78-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桂华;金志成;;强迫症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2 李翠萍;张旺信;;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强迫症31例分析[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8期
3 无心;2005从玩儿开始[J];体育博览;2005年01期
4 许苏玲;;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强迫症的成因和治疗[J];大众心理学;2006年04期
5 陈文银;;你了解“关怀强迫症”吗?[J];心理世界;2006年03期
6 一禾;;强迫症:都市人的心理“陷阱”[J];山西青年(新晋商);2007年08期
7 王志广;;领导强迫症[J];杂文月刊(原创版);2008年11期
8 金苏焱;;优秀男孩患上了“时间强迫症”[J];大众心理学;2010年08期
9 佚名;;认真的人易患强迫症[J];晚报文萃;2012年05期
10 朱德庸;;强迫症[J];芳草(经典阅读);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统;;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谢明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进展[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旺信;;大学生强迫症15例门诊治疗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4 唐卫东;李培芬;王瑛;;门诊强迫症咨询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陈远岭;;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梁炜;张迎黎;吕路线;;强迫症治疗前后的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雪梅;崔东红;王振;范青;徐海婷;仇剑];陈珏;张海音;江开达;肖泽萍;;中国汉族早发性强迫症是独立的强迫症亚型[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符卫仙;蒋泽宇;;非难治性强迫症和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特征比较[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金艺峰;;烦恼的“全爸爸”——1例强迫症治疗体会[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史梅芳;;强迫症治疗的案例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玉菊;患强迫症后切莫急“刹车”[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文鸽;你有信息强迫症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3 罗玉菊;强迫症者最忌“急刹车”[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姚剑锋;竞争日趋激烈白领易患强迫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牧野;过分追求完美会加重强迫症[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翁晖亮;儿童也患强迫症[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袁新文;警惕“教育强迫症”[N];人民日报;2011年
8 王劲松;都市人的心理“陷阱” 强迫症[N];北京科技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芬;强迫症成白领高发病[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鲍鹏山;道德强迫症[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媛;Slitrk家族及BDNF基因在强迫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占世坤;立体定向外科手术对难治性强迫症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干预措施[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金凤;三例强迫症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杨荣梅;三例强迫症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2年
3 陈茜;强迫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4 靳红;强迫症道德厌恶与生理厌恶的ERP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胡思思;焦虑认同法对强迫症的疗效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罗进云;高强迫症状个体的恐惧及强迫症矛盾冲突模型建立[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马天雪;国内强迫症心理治疗效果的元分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萌;强迫症个案治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宇艳;青少年强迫症的成因与干预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秋杰;强迫症治疗新进展(附病例报告一例)[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高强迫症状个体的恐惧及强迫症矛盾冲突模型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3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