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课程对彝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本土音乐课程对彝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工作。已有研究指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较多彝族小学生由于学习汉语及文化适应困难,表现出抑郁、疏离感和不快乐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大有裨益。彝族民歌演唱形式多样,涉及内容较广,风格色彩独特。彝族从古到今都有爱唱歌的传统。为了探讨促进彝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和方法,本研究参考相关心理学理论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对音乐的创造能力以及理解与音乐相关文化知识为切入点,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设计了8节大理巍山本土音乐课程。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选取了某小学五年级3个班学生为实验班,选择附近另一所相同情况的小学五年级2个班学生为对照班。实验班有95个学生,其中彝族学生30人,汉族学生65人。实验班接受本土音乐课程,每周两节,连续8次课。对照班90个学生,其中彝族学生30人,汉族学生60人,接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常规音乐课程,每周两节,连续8次课。采用《儿童抑郁感量表》、《儿童孤寂感量表》、《幸福感脸形评尺》、自编《音乐学习问卷》等,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进行了前后测。实验结果表明:(1)实验班学生抑郁程度前后测的增量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班的增量情况,主要表现在负面情绪与缺乏情感方面,说明本土音乐课程不仅能有效降低彝族小学生的抑郁程度,也能降低汉族小学生的抑郁程度。(2)实验班学生孤寂感的前后测和对照班孤寂感的前后测成绩的增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土音乐课程对彝、汉族学生的孤寂感没有起到显著作用。(3)实验班的彝族学生的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程度也显著高于汉族学生。本土音乐课程能有效促进彝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在减轻抑郁情绪、增进幸福感和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方面有效。一个月8次课的本土音乐教学干预对彝族、汉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要更有效的更持久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进行长时间不断的训练才能做到的。
【关键词】:抑郁 疏离感 心理健康 本土音乐课程 小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71;B84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引言10-22
- 第一节、抑郁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研究11-14
- 一、抑郁概念11-12
- 二、儿童抑郁的研究现状12-13
- 三、儿童青少年抑郁的测量13-14
- 第二节、疏离感的界定及相关研究14-19
- 一、疏离感概念14-16
- 二、疏离感的研究现状16-17
- 三、疏离感的测量17-19
- 第三节、音乐的心理健康功能19-21
- 一、音乐与抑郁、疏离感、幸福感的关系19-21
- 二、音乐课程的作用21
- 第四节、研究目的21-22
- 第二章、研究方法22-33
- 第一节、研究对象22
- 第二节、实验设计22
- 第三节、相关变量22-23
- 第四节、研究工具23-24
- 一、儿童抑郁感量表23
- 二、孤寂感量表23-24
- 三、幸福感量尺24
- 第五节、课程设计24-33
-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24-25
- 二、课程的目标25-26
- 三、彝族本土音乐课程的内容及方法分析26-29
- 四、课程的教学模式29
- 五、课程的教学评价29-31
- 六、课程的教学大纲31-32
- 七、数据处理32-33
- 第三章、研究结果33-40
- 第一节、本土音乐课程对彝族、汉族小学生抑郁倾向的影响33-34
- 第二节、实验班与对照班抑郁得分增量比较34-35
- 第三节、本土音乐课程对彝族、汉族小学生孤寂感的影响35-38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幸福感前侧后侧进行比较36
- 二、实验班未接受整体本土音乐教学的第二次测量结果36-37
- 三、实验班彝族与汉族学生抑郁、孤寂感及幸福感的前后测比较37-38
- 第四节、本土音乐课程的评价38
- 第五节、实验班彝、汉学生对本土音乐课内容的看法38-39
- 第六节、实验班教师的观察及反思39-40
- 第四章、讨论40-43
- 第一节、本土音乐课程对减轻小学生抑郁程度的影响40-41
- 第二节、本土音乐课程对孤寂感的影响不大41
- 第三节、本土音乐课程对幸福感的影响41
- 第四节、本土音乐课程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41-42
- 第五节、研究的局限性42
- 第六节、研究的贡献与创新42-43
- 第五章、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一:儿童抑郁量表中文版47-51
- 附录二:儿童孤寂感量表51-53
- 附录三:幸福感脸型评尺53-54
- 附录四:课程反馈表54-55
- 附录五:本土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案55-65
- 《等等着》55-57
- 《彝山童谣—阿贴拉》57-60
- 《小小叶子》60-65
- 致谢65-66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杨和平,刘丽霞;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材问题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永忠;温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建设[J];民族音乐;2006年03期
4 梁杨;;音乐课程综合及其人文精神血脉[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赵雨薇;许琴;;走出信息化音乐课程资源的误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汪薏群;;家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音乐天地;2007年12期
7 曹海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J];音乐天地;2008年03期
8 秦润明;;《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实践经验[J];中国音乐;2008年02期
9 王州;;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J];音乐研究;2011年06期
10 王斐;;职业院校音乐课程的构建与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刘相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改革初探——如何推进音乐课程改革[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黎健强;;新课程卞的高中音乐课程管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周跃云;;音乐新课程评价浅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5 陈晓芳;;刷新、链接与兼容——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6 钮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音乐课程漫谈[N];音乐周报;2002年
2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薛庆 山西长治学院 柴广育 山东省兖州市教研室 孔剑 北京市昌平一中 孟庆梅 福建省政和县一中 池小霞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 王U
本文编号:488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88329.html